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七章 花雕

    齐敏抱着她的小画本子,凑到巫明丽旁边,将眼前的一幕记下来,一边涂涂抹抹。

    她只需要最漂亮的那一小摊,画着画着,嫌画面还不好看,建议把边边角角的那些移走。

    巫明丽于是指挥白羽挑出边缘已经焦干的那些收了。

    白羽头一次看到比她的脸还大的菊花,就算已经枯萎了,她还是小心翼翼,托个盘子,一朵一朵地捧到大盘子里。

    巫明丽问她:“都已经枯萎了,那么小心做什么?”

    白羽摇摇头:“主人不晓得,这是稀罕物儿,把那些枯的干的剪了,拿出去给外面的人瞧瞧,给他们开开眼界,不知多少人喜欢呢。我以前讨口子,大户人家淘换下来的花儿朵儿,我讨了来,送到乡下去,能换一口饭。”

    巫明丽听了,也不分辩那是鲜切带梗的花儿,好插瓶装饰的,与这落花并不同。她将一朵落花拿起来抖动抖动,细长纤弱的花瓣丝毫不散,将周围一圈枯萎的细瓣儿摘下来,剩下完好的中间一朵放在白羽的盘子里。

    择到第二朵时,刘妈急匆匆地跑回来,递上一沓书信:“主人,碎叶急报。”

    刘妈手上拿着两个鲤鱼盒一个锦囊还有几个简单装的桑皮纸袋。

    李琚那边的书信一向稳定准时,一个月一封,连汤带汁……不是,连礼带信的,能有一个包裹,时间前后差不到十天。

    上个包裹才到了没几日,这个时间点突然多了这么大一堆信,有的信封还写得十分潦草,巫明丽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巫明丽拿着花朵的手不由自主地发抖,白羽、齐敏、秋草、紫芸以及更远一些的杏红等人全都扎过来了。

    白羽放下手里的盘子,掏出帕子要给巫明丽擦手,齐敏将小画本往衣襟里一插,接下书信,也不问进去看还是现在看,直接当面拆。

    一共来了六封信,分别来自李琚、蒋昭、西军总督府文书、西域都护府……还有镇北军西军,罗剑胆。

    巫明丽想都没想,先拿起了罗剑胆的信。

    ----

    早在八月中,凌劲的小队和罗剑胆那支就已经成功汇合,拿下了北莎原。

    那是一场苦战,结果很好,但过程很惨,西军小队二百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死者包括十四公主。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他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北莎原南山集结、休整,然后以上凌下,成破竹之势。

    北莎原的漠西蛮军被兵临城下却按兵不动的罗剑胆吸引了注意力,西军偷袭非常顺利。

    本该是完美的经典的偷城案例,奈何天气陡然生变,偷袭当天晚上,气温一夜从秋天跌到深冬,暴风雪、冰冻席卷了北莎原,枝头的树叶尚未落下就被冻成了冰。

    等罗剑胆发现北莎原的帅旗被人射断,判断时间已到,要求提前攻城,凌劲、李清婉等等……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他们为了行军速度,没有携带太多补给和粮草,最后只能冒着严寒攻城。那天多冷,瞬间能把铁甲和人的皮肤冻得粘在一起。

    而守军兵精马壮,还因为突然的降温起夜生火取暖,导致西军小队的偷袭被提前发现。

    那场降温只要稍微晚来一点,又或者西军小队稍微早一天发起攻击,他们的命运都会大不相同。

    罗剑胆只救下了两个人,并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李清婉和凌劲儿戏一样的婚约。

    巫明丽将信折起来,又拆了蒋昭的那封,信上写的是北莎原一战善后相关,罗剑胆拿下了北莎原,漠西蛮群情激愤,但是他通过漠西蛮的粮草调动判断,漠西蛮在转攻为守,所以所谓“激愤”,不过是虚张声势。

    再拆李琚的,也是在说这件事。李琚都没提他妹妹一个字,高高兴兴地盘北莎原大胜对他们的意义,他能在北莎原的照拂下打到什么地方,赞扬罗剑胆的凶猛勇武,再讨好地说他一定会比罗剑胆更早勒石记功等等。

    西军和都护府的倒是在给“信王妃”的信里重点写了一些公主的信息。

    可是巫明丽知道,这只是因为信是写给她的,是为李清婉写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书信。而给朝廷的呈报,李清婉能占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巫明丽将所有的信都塞回齐敏怀里,将手里拿忘了的得意红捏得紧紧的。

    “找无适来书房。”

    她要忙起来了,一要保自己,二……要保李清婉的身后事。

    李清婉夜袭北莎原的那天,到底在想什么呢?

    那天白天尤其热,风似乎有点不正常,到了傍晚,暖风直接变成了刮骨钢刀。

    李清婉从没直面过这样森寒的天气,她的手连刀把都快握不住。

    凌劲一箭射断了北莎原的大旗,提前向罗剑胆报信,随后就被涌上来的敌兵砍死,李清婉回头的一瞬间,自己也被一刀砍中右肩。

    她倒在凌劲不远处,望见乌蒙蒙的夜空鹅毛大雪铺面而来。

    人生的最后一刻,李清婉想的不是军功,更不是她精挑细选好几年的东床,她没来由地想到了两位母亲。

    她的生母是一个妃嫔的婢女,是妃嫔主人从娘家带进宫的打小儿一起长大的女伴。

    可是婢女却在妃嫔怀孕期间,爬上了龙床,一次临幸有了身孕,被封为后宫。

    那个妃嫔在生下十八皇子后不久去世。

    很难说妃嫔产后恶露不断身体虚弱精神抑郁是否和婢女爬床有关,反正很长一段时间,外面都说她娘活活气死了主人。

    后来几年,她娘又怀孕了,怀胎至八个月时,边关传来于青大破王庭的消息,皇帝陛下大宴群臣,通宵达旦,开怀畅饮。

    醉倒的臣子横七竖八就地和衣而眠,醒了就继续喝酒,继续唱歌跳舞奏乐,继续写诗词文赋。

    宁德宫里,大醉三天。

    期间,她娘的贴身大宫女趁机爬了一次床,不过她勾搭的不是陛下,而是蜀王。

    未料蜀王根本没喝醉,大宫女刚脱他衣服,他就醒了,遂将那个婢女送到了陛前,一杯毒酒赐死。

    大喜大乐得日子,出了这样的丑事,皇帝陛下非常生气,把大宫女的尸体抬到她母亲殿前,让她母亲“自行处理”。

    她母亲惊惧早产,母子双亡。

    其实生母去世后,李清婉的日子反而好过了。

    生母在世时,总有人把某美人背主的事儿翻出来说道说道,李清婉年纪虽小,却永远记得她们眉梢眼底话里话外的调侃和深意。

    生母去世后,皇后怜爱李清婉年纪小,像个小野猫一样桀骜不驯,命叫记在自己名下。

    李清婉长到七岁,按规制搬到玉清宫,与姐姐们一起居住,那时,李清婉才算真的摆脱了过去的阴影。但是过去经历,足够让她养成一句不和翻脸打人的习惯。

    李清婉最后一眼望着天,好像听见了罗剑胆的声音,她只看得到天空深黑,下鹅毛雪。

    -------

    (十四儿的这条线是最早定下来的,纠结了好几次改不改,还是决定不改。不是说非要悲剧或者怎么样,现在的悲剧感反而淡一些。就那个年代,反抗秩序的人总要付出代价,罗剑胆在武将体系受的影响有限,十四儿在勋贵体系就很要命。ps:补充设定,原设十四上辈子早死并不是因为逼死丈夫后悔怎么的,而是打死阿柔的同时还打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和阿柔好得不得了,后来费尽心机上位成为蜀王(新帝)宠妃,把十四公主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