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九章 哀伤

    田趁月拗不过巫明丽,只能抓紧时间陪巫明丽写奏陈,补完各种奏对,并交帖子给皇后求见陛下。

    很快,皇后复准。

    复准书信用纸墨及印章都和往常一样,送信的内侍照常拿信王府的打赏,笑呵呵地与徐嬷嬷等人闲聊片刻,吃了一顿茶果,才回转。

    这是第一个明确传达的信息,皇后可能悲伤,但有限,否则送信的内侍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小头头,岂能如此放松欢乐。

    椒房宫的气氛不会太紧张。如果是蜀王走在前面,皇后说不定要白纸蓝字地回信,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田趁月持相同的判断。

    次日巫明丽晌午进宫问安,不像往日那般精心梳妆打扮,挽寻常高髻,戴流云海浪卷月头面,蓝袄白裙月白大衫,上有圈金绣仙鹤寿石一树梅,外面披着黑底遍地织银江崖海水纹羽缎斗篷,挂未染色的白灰二色大毛里子。

    正经装扮,谁看了都挑不出错,落在有心人眼里,却又能猜到她在为某事哀伤。

    信王府才没了一个孩子,哀伤也很正常。

    田趁月不太放心,但是陛下在椒房宫接受巫明丽的谒见,田趁月跟不到那里,他只能送巫明丽出西门向皇宫去。

    巫明丽这次进宫带的是徐嬷嬷,徐嬷嬷能通过老伙计们的表现推测宫里大概的氛围。

    伺候帝后的人不一定能精准判断帝后的心事,但多数都能凭直觉感受到主人们的心情。不会读空气的人,根本没资格在帝后身边当差。

    徐嬷嬷传递第二个明确的信息,椒房宫没有紧张的气氛。

    巫明丽调整话术和应对的心态,稳稳跨进宫里。

    皇帝陛下最快未时才会结束议政,巫明丽先到小暖阁,给皇后问安,小心坐了。

    皇后神态松懈,不是轻松,就是松懈,指着自己对面让巫明丽换上来,巫明丽虚虚挨着,脚点在地上借力。

    皇后笑道:“别那么紧张,我又不吃人。吃人也不吃你啊,一身骨头,硌牙。”

    巫明丽在电光石火之间对皇后的这句话先做了个阅读理解,判断是不是意有所指,接话却半点不慢:“妾才经历过多少事情?若能修炼出气定神闲的本事,是造化。可是妾真没有那本事。”

    皇后道:“你家已经有四个孩子了,老大……是几岁了来着?噢,噢过了年就要三岁了,两儿两女,家业兴旺,那孩子是个没福气的,好在刚生下就去了,你也不要太过伤心,福薄的人载不动大福气。”

    巫明丽哽了一下。

    小五是很可怜,但相处时间短,因缘浅,巫明丽早在锦娘和王不泊第一次愁眉苦脸地给小孩儿开方治肺热时,就从心里放下了。

    巫明丽真实的哀戚和表现的哀悼,是为了李清婉。

    她在心里斟酌数次,小心问道:“母后殿下,则是以怎样的心情,应对十四公主的薨逝?”

    “十四啊?和你家不一样。十四是金枝玉叶。为国牺牲,算是死得其所吧。陛下呢需要她为咱们争取至少三年时间,她不想嫁人,那么换个方式也应该。伤心,也有吧,更多是骄傲。和亲的公主多了,能打下关隘的,就两三个。”

    “娘娘……我……我是不是不该劝十四姑娘弃文从武?光荣啊,骄傲啊,到底是用姑娘的性命换的。我昨儿收到信,心里实在后悔。便是联姻去了,不过苦上三年五载,究竟还能回来的……”

    “原来你在担心这个。没有怪你的意思。咱们的根本目的,就是防着那两家合起伙来对抗咱们,叫她去联姻——什么联姻,说得好听,根本就是和亲,是为了这个,打西口,也是为了这个。我听陛下的意思,打下来,比和亲还好。和亲呢,主动权在人家手上,漠西非要和咱们作对,派一百个公主都没用,都是人质。打西口呢,一步到位,化被动为主动。没有婉儿的主意,打下北莎原,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根本不可行。正因为有了这个主意,咱们白得了关口险隘。咱们的目的,超额达到了。既如此,何来你的不该呢?”

    皇后也参政,外面的事大略都知道,武将兵事知道得少,但是听了这么久,该明白的早就明白了。

    北莎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是一个改变主客攻守之势的关键。

    在这个前提下,没了个女儿固然伤心,也就是伤心,接到消息哭一场,哭完马上要决定给公主的谥号、葬礼等等,每一次送走孩子,都是这样的,李清婉并不特殊。

    她送走的子女,实在太多,伤心不过来。

    皇帝陛下立住了的孩子有四十来个,就这立住的四十个,到现在又死了十几个。若算上没生下来、没序齿、没立住的,皇后都不记得有多少孩子消失在宫廷里,起码也得一半多吧。

    如果没了一个就伤心欲绝,她早就心碎而死了。

    巫明丽掏出小手帕擦了擦眼角,小声道:“虽然是这样,公主不上去,那仗也能打。我这心理啊,就不是滋味儿。本可以两全的。”

    “你心里不是滋味儿,那让西军总督和都护府怎么想?这场仗还是兵部侍郎计划的,他岂不是得以死谢罪?你放宽心吧……噢,你进宫不会就是因为觉得愧疚,懊悔,害怕?”

    巫明丽立刻从各个备选策略里拽出一条思路,往上引:“都有。我不该教她那些的,昨儿我都恨不得跟她去了。娘娘这么说,我才觉得好受了些。”

    皇后想明白了巫明丽在难受些什么,宽慰两句,又嘲笑她“杞人忧天”,是她撺掇的不假,但是她又算不到昆仑山西口的暴雪来得那样突然,更算不到李清婉会亲自带兵去抄家——既定的行军计划里,哪有“公主”这个角色!

    巫明丽被宽慰得好些了,由宫女们扶下去重新扑脂粉再送回来。

    皇后又问:“陛下快要打发人来告儿一声了,你求见陛下,也是为请罪来得?”

    “那倒也不止。还想问问,公主身后事怎么办。小罗将军给我的书信上写了一件事,我不知道外面的书信上写了不曾。”

    皇后想了一会儿,道:“想不到什么事,你先说。”

    “小罗将军转述西军先锋存活的几个士兵转述的十四公主的话,说是,在攻城前,公主和先锋队长、西军的一个军官,名叫凌劲的,说,打下北莎原后,公主想驻扎在那里,并将凌劲招为驸马。”

    皇后皱起了眉头:“岂有落叶不归根者!”

    “媳妇儿的想法,不如就在北莎原起公主陵。有几个好处:一则,北莎原有了公主陵,以后那里的守军心里有个切实的念想,公主尚且马革裹尸,他们难道能比公主差?他们难道不该好好保护公主?二则,给凌劲一个名分,公主在那边儿也不至于寂寞。公主的婚事颇为难了两年,难得自己开口要娶意中人,何不让公主称心如意?三则,公主既薨,必得有人对此负责,凌劲首当其冲。可是呢,凌劲也牺牲了呀,不赏反罚,岂不让人心冷。但若叫他以驸马的身份与公主合葬,享供奉、香火,相当于赏了勋爵和未来,合适的。”

    皇后琢磨片刻,道:“等会儿看陛下的意思罢。”

    -----

    (补充说明:其实女主和时代最大的区别不是一些比较超前的观念,古代聪明人多了去了,未必不能有相似的观念。但是有一种态度在古代很难形成:女主对武将、士兵的友善态度。

    古代的行伍和现在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真正的古代人除非自己就从军或者亲友从军,否则提到兵卒乃至将军往往没什么好话(工具人是武将那一挂的)。原因么我个人理解有两个,一个是因为生产力水平导致的必然重文轻武、整体社会地位问题;一个是因为古代的兵和匪区别并不大。古代军纪严明的队伍很少,最出名的应该是岳飞。

    岳飞能做到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和他本人高超的经营(挣钱)手段有关,没有岳飞那个能力还要养兵的话,黑色收入就必不可少。王朝末年出现的“贼过如梳,兵过如剃”情况,在盛世时照样存在。所以我个人感觉,当前我们和我们父母祖父母辈对军人的好感建立在现代的基础上,这种态度在古代非常非常非常难形成。岳飞治下另说。岳武穆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