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三章 巫明丽的作坊

    巫明丽将黄二丫紧紧盯了两眼,这是个寻常妇人,不甚美貌,合中身材,低髻包巾,青衫青裤,酱红色围裳。

    一点儿也不起眼的弱女子,未料也是个有侠义的。

    若非生在贫寒,半生不幸,也应有一番作为吧?

    巫明丽被黄二丫顶了这一下,并不生气,反而觉得她可贵。

    自己受过的苦,不想让别人再受,是善良;看到新式作坊对个体手艺的冲击,是洞见。

    巫明丽道:“我可以向你保证,在我这里,绝不会发生钱家那样的事。作坊的工头,将由女工们决定。作坊管饭管穿,饭有蛋有菜,穿有厚有棉,每人每天一班,四个时辰,天黑时不上工,我也都会写到告示里。”

    黄二丫略有心动,主要是信得过巫明丽的保证,可她很快就把这点心动按住了,她摇摇头:“殿下,非是贱妇浅陋,妄自揣度,实在江南各家的工坊,三年前刚开始招工时,也是这般说的。”

    刘妈忍不住开怼了:“大胆!你拿那些重利轻义的商人、盘剥一方的大户,和咱们家娘娘比呢?”

    黄二丫立刻谢罪:“贱妇知错,请殿下责罚。”

    巫明丽道:“以后外面说话注意点,得罪人我保不了你。”

    黄二丫老老实实双手交握不敢动弹。

    巫明丽习惯性站起来,摇着扇子,内务司穆工亲手雕的檀木镂雕萱草花骨,配苏工刺绣仿画萱草蝴蝶猫儿扇面,是端午风物,母爱的意向。

    黄二丫织布也织萱草花样式的,对这些典故烂熟于心。

    看着这样,她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原本不甚坚定的心,于是更加坚定了。

    她绝不能让自己的女儿也走这条老路。

    巫明丽踱几步,说道:“你要知道一件事情,大势所趋,你我凡人,即便有螳臂当车的勇气,也是于事无补。工坊就是大势,那么高昂的利润,令人心动,只要丝麻棉毛的产量跟得上,织工作坊不出十年就会遍布天下。”

    黄二丫咬了咬嘴唇,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我不能推人,下火海。娘娘,那个工坊真的不是好东西,咱们多攒点儿田地,把谷子麦子伺候好了,比什么都强。那地方位置那么好,做商铺,做旅店,怎么不比做工坊挣得多?”

    哟还有商业头脑,人才啊!

    但是那地方做织工作坊,本来就是为了图人多且清静,再是为了巫明丽近距离观察作坊的私心。

    至于要挣钱哪、给附近的家属女眷找个活儿干哪,都在其次了。

    巫明丽道:“我不是小富即安的人哪。现在整个北方,都没有工坊,我要办的是第一家,意思是北边的规矩,我说了算。不合我的规矩,我能掐住他们的脖子。只要我不变,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也不会变。二丫,我能帮你们的,至少当大势来临,你手边有一片净土,尚能庇护。”

    黄二丫这一次是真的动摇了,江南的作坊,一年就多了几十家,传播效率惊人。北方“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哪用十年,最多五年,只要没有战争,没有天灾人祸,最多五年,工坊就会蓬勃得遍地开花。

    黄二丫很清楚,海商对优质绸缎的需求量有多大,背后的驱动力有多强。

    巫明丽继续说:“而且,我叫来不是叫你当一个普通女工或者工头的。你认得字了么?”

    黄二丫点点头。

    巫明丽抬手,白羽轻轻摆上去一本书,巫明丽亲手写的,不厚,全白话文。

    “给你两天时间,看完,然后告诉我,你可以做什么。”

    黄二丫擦了擦手,双手高举,接过巫明丽的小本子。

    “作坊我办定了,你不来撑这个场子,我也就是多走点弯路,多借用点儿权势欺负别人。但是果真有约法池废的那天,却不知还有没有一个黄二丫一把火烧了作坊呢?”

    黄二丫火烧工坊,至少给江南的女工们换来了喘息之机,也给她们做了个榜样。

    再遇到那样残暴不仁的东家,她们也能烧工坊救自己和同伴。

    可是烧房子烧机器要付出的代价甚大,谁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那不长久,但是方向对了,再努努力,也许能摸到真神的边呢。

    巫明丽让黄二丫下去自己琢磨,不管什么情况,三天后再来见一面,不论进不进信王府的织工作坊,都要准备开工了。

    除了小柔这个杨将军的遗腹女,其他人别想吃白食!

    三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巫明丽再次让黄二丫到康妙堂见面,再问,愿意去工坊吗?

    这次黄二丫就说愿意了。

    巫明丽没二话,立刻把她编进了织工作坊,排班、列单、检收、清货的规矩全部甩给黄二丫写,要求十天内开工。

    早已空置许久的地方热闹起来了,京城的商人,几乎都把视线投到了这里。

    他们都听说过江南出了新玩意儿,只是不知道具体,信王府要吃头一茬,他们都选择观望。

    巫明丽大略和皇后禀告过,皇后听是个小产业,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兴致勃勃地说起地瓜在京郊推广得还不错,郊区的百姓又多了一口口粮。

    她准备在皇帝陛下的万寿节上,进献《公私仓廪俱丰实》缂丝图轴,江南的缂丝女工正在没日没夜地赶进度。

    巫明丽觉得吧,这种歌功颂德以政绩为核心的图,也许还不如新补《百草图谱》或者《百食图谱》更好用。

    户部颁行的教百姓们认常吃的野菜野果的书,上次更新,还是几十年以前的中宗朝。这些年外面舶来的不少,很可以再颁行一版。

    要不要给田趁月说一声,等明年李琚薨了,让田趁月拿这个东西作为重新入朝的由头引子?

    正好明年遇到那个水灾,图谱的意义很不一般……噫,这么想起来,江南那几个义仓,都还好吗?

    自宋代到本朝,哪一年不往义仓里填粮食?寻常年份平籴(音敌),荒年救荒。

    问题来了,江南水灾泽国千里的时候,义仓的粮食哪去了?总不至于义仓也都淹了吧?

    巫明丽想到了,顺嘴提一下,礼王在江南访查,也可以看看两淮两江的四大仓。

    她不指望两个皇子在江南能查出什么。然而,哪怕只是提一句,敲打敲打,有一个人胆小缩了手,就能多攒一粒米,到明年也许能多活一个人。

    为了让皇后稍微上一点心,巫明丽用貌似随意的口吻说:“我看江南豪强无德,天象似有感应,明年指不定江南要出什么人祸。今年看一眼,也许明年就是大功了。”

    皇后则眼前一亮,正愁摸不准皇帝陛下的脉呢。

    儿子去江南数了地方人口,她琢磨皇帝陛下是满意的,可有个陈王一直在旁边效仿,皇帝陛下的满意分不出高低来。

    礼王需要一个更大的功劳。

    她也没指望儿子能办成大事,查个苗头回来交给皇帝陛下做文章,只要这一点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