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八章 婚天婚地16

    无计书生。

    上辈子巫明丽听过这个名字,但已经很晚了,那几天她缠绵病榻,每日清醒时间不到一个时辰。

    就这一点点时间,她多次听到宫人们谈及这个人物。

    民间义军……或者说反贼头目的军师,姓柳,号无计书生,其人青年有名,一手教育、培养了反贼的头目和五六个大将,用兵用计极为狠毒,传言说他年过四十,面若少艾。

    又有猎奇的谣言说他是蛇精变的人,说他姓柳,身在南方说话却有北音,性阴柔冷漠,定是东北关外的蛇妖,言之凿凿,十分可信。

    主要是正常人绝对使不出那样的手段。

    关于他的传说过分夸张,细细提取其中可信的部分,是他彪悍的战绩。

    炸堤淹城、投放疫病、杀人取肉等如家常便饭,凡是历史上毒士干过的事,他都干过。他每到一地,必将当地家有余粮的豪门大户尽数杀绝,常用凌迟等特别残酷的刑罚,所以很多城镇的富户、官吏,往往听说他要来了就弃城逃亡。

    巫明丽不知道他下场如何,她很快就死了,死前这个无计书生还在打淮淮徐城呢,听说是快打下来了。

    那么柳崇鸣,会是那个无计书生吗?

    年纪和姓氏字号都对上了,柳崇鸣的天资也确实可能到那个程度,巫明丽本就觉得上辈子的他不至于寂寂无名……所以真的是他吗?

    巫明丽没地儿证实,只能这么瞎猜。

    就算是他,也不要紧,反正这辈子一切都变了。

    既然上辈子的无计书生能悉心教导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下属、士兵也非常爱护,这辈子她看紧一点,小柔和他婚后的日子不会差。

    若此人为她所用,以他的能耐,不在朝中尚且能将天捅个窟窿,若在朝中为官,那得多能干啊!

    巫明丽盘算一阵,第二天出门赴宴前,找来小柔,让她问问柳崇鸣的口风,愿不愿意随田趁月学点儿仕途上的东西。

    等晚上从奉德公府回来,巫明丽特意绕到了柳家书院的角落,果然在那里遇到了柳崇鸣,小柔正和他一处闲聊,两人等在书院后门的回廊上看月亮。

    巫明丽把小柔也叫过来,先不说话,就盯着他俩看,把他们看得都脸红了,方说道:“这么看,我叫阿杨问你的事,你答应啦?”

    柳崇鸣长揖回道:“启禀殿下,学生十分愿意。殿下的恩德,学生铭记于心。”

    “我还怕你觉得拿你媳妇儿的好处,不是大男子所为。你既然愿意,那很好。”

    “人字儿一撇一捺,本就要相互扶持。阿杨心里有我,殿下愿意提拔我,我怎会不领情。”柳崇鸣直起身,叉手而立,看看巫明丽,再看向心上人,一笑。他完全不觉得靠准媳妇儿吃软饭有什么问题,第一媳妇儿推荐他出卖脑子和行动力,这不算软饭,第二软饭嘎嘎好吃嘎嘎香,为什么不吃?

    巫明丽道:“那你好生读书,早日考个进士回来。回头晴春斋会和你商量细节。我这里就当你出师后会给王府做门客,若你不愿意,早些告诉我就是了,别藏在心里。你是个心事重的孩子,你要藏啊,我和阿杨都看不出来,那就坏事了。”

    收揽了一个好人才,巫明丽心里高兴。

    回到王府处理帖子,看见毕多仪之母、毕家太太的书帖,书帖端正含蓄,表达应邀上门道贺之意。

    信王府对外的庆功宴排在六月底,连开三天,巫明丽给毕太太送去的请帖,约好的时间比开席的时间要早至少一个时辰,毕太太的应约之帖表示她和丈夫毕学士理解并欣然前往。

    巫明丽就知道这是打算详细聊聊她闺女的事儿,也是释放善意,虽然毕首辅不会明确示意,甚至要避嫌,但是既然已经是姻亲,来往也可以多一点。

    这个信号很好,巫明丽擅长打蛇随棍上,田趁月更擅长,这毕家的门下和交好,从此就算是信王府的外延人脉。

    如此日日赴宴吃席,热闹了十几天,连双喜班都挣了个钵满盆满,鸿文书肆又出了好几个戏本子,总算是把所有与信王立功有关的人家的庆祝宴席吃了个遍,只剩下信王府自家的大宴席。

    在操办庆功宴之前,巫明丽先处理了两件小事。

    头一件事巫宽读书。

    巫明丽请来了郎云清,他和李夫子一块儿,就在存武堂的厢房里,让他给府里一众少年、童子摸摸底,看看有没有值得结束发蒙,送去柳家书院读书的。

    事实证明,天资过人的神童毕竟是少数,就算李夫子发蒙发得很用心,大多数孩童都只算得上是凡人,最后只有一个巫宽,值得郎云清卖人情,提前预定一个书院的名额。

    考较后,郎云清还给李夫子道歉,说自己不是有意为难学生等等,李夫子比他看得开得多了:“世人昏昏昧昧一生的多了,能读下去的人,万里挑一,这里才几个孩子,能挑出一个值得栽培的,足可令老夫骄傲不已。就怕伤仲永,还请各位师长护送他一程。”

    郎云清客客气气应着声,夸李夫子心胸大方,夸李夫子发蒙好,得知巫宽在方无适手里读完了《论语》,也夸方无适“才学过人”、夸王妃“善良仁义”。

    巫明丽都看在眼里,忍不住心中暗暗吐槽:这么瞧着,郎云清人情世故并不差,可知他的呆若木鸡、不解风情,全是装的。王府的丫鬟容貌娇艳的多了,他看不上;奉德公府的小姐,身世尊贵的多了,他也看不上;并兼其美的姑娘,也不是没有,他还是看不上;听说巫家书院的先生们也有做媒的,他都默默拒绝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害她第一次在老父亲跟前儿没脸,他想娶天仙吗?

    吐槽归吐槽,后来郎云清隔几日就来王府,给巫宽开小灶读书,也顺便帮李夫子收拢收拢学生,巫明丽记他的人情。

    这件事了,还有个大椿居士等着,而他的事,可要为难得多了。

    陈千帆被礼王府的人“救走”已经一年有余,而礼王即将回京。

    礼王和陈王在江南打了个难分高低——在巫明丽判断,应该是差得难分高低——但是在回城路上,盘桓淮南避雨期间,陈王收到了当地乡绅所赠的万民伞。

    蜀王南下也收到了万民伞,结果么大家都看到了。

    根据巫明丽的估算,这时候江南乡绅越喜欢谁,谁就越落不得好。

    礼王从皇后那里听过这个说法,陈王只模仿礼王办事,却并不知礼王为何办事,更不知皇帝陛下对江南的态度的底色,所以陈王乐呵呵地收万民伞、写信给皇帝陛下表功,礼王看在眼里,心中越来越稳。

    礼王回府后就要“处理”陈千帆。

    这是陈千帆自己偷听到的,但是他知道时已经晚了,他逃不掉了。

    大椿居士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挑挑拣拣综合判断谁能救命,最后兜兜转转找信王妃要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