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章 计划生育

    都说养儿能防老,在我们北方的农村这种思想更根深蒂固,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对北方农村特别是地理条件比较差的农村人罚款生男孩的情况嗤之以鼻,甚至觉得他们愚昧,觉得他们家里被罚的一穷二白,甚至有的都债台高筑了还在躲着生,黄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演出了农村人的无奈和农村人的现实。我从农村出来,但我们村里的自然条件还要好点,我有一个远方的亲戚,在比较偏远的一个乡上的小山村里,他们那个地方全是山地,妥妥的靠天吃饭,而且山高坡陡,如果家里没有壮劳力,就没有办法做农活,连最起码得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生活条件大改善了,他也是超生游击队的一员,躲躲闪闪,终于生了个男孩,也被罚的家徒四壁了,最后他就出来跑跑小生意,父亲也给他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后面他的两个女儿出来打工,家里条件才慢慢的好起来了。我还有个亲戚,他们生了整整10个孩子,第10个才是儿子,听老人说犯了“9女星”,那么多女孩没有办法养大,就送了好几个给其他人养,虽然他们村子里的干部和群众都很同情他们,尽量的帮他们家,但根据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家里也是被罚的很恼火。其实他们不是想着一定要个儿子,因为他们担心的是,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如果没有儿子,他们年龄大的时候,什么农活都干不了,没有儿子在家里干活,他们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每家都有难念的经。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广大农村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生出个男孩有时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最高境界。农村人如果谁家要是没男孩子,背地里我们叫他“绝户头”。山里农村人如果没有儿子,会被欺负,会被看不起,他们也过得有些憋屈,遇事常会受别人的气。不像现在,能用金钱摆平的事儿那都不是事,当时许多事情都需要家里有个男人出头,北方很多地方女人吃饭都不能上大桌子的。

    很多人家为了改变没有儿子的现实问题,有些人家实在是没有办法就采用招上门女婿的办法,但因为老旧思想,上门女婿感觉要比别人矮人一头,除了极少数的上门女婿和家里人相处融洽外,很多地方的上门女婿也是受到老丈人家的刁难,离婚的非常多。我们村里就有一家是四个女儿,老大招了个上门女婿,这个女婿在县城粮站工作,还是很不错的,但就是在很多人的撺掇下,老丈人、老丈母和小姨子些老找茬和他过不去,本来很阳光开朗的小伙子被折腾的蔫头耷脑的,和妻子也经常爆发争吵,后面生了两个小孩后终于离婚了。当这家没有上门女婿了,很多农活家里人都干不了,求人帮忙,别人更加给他们白眼,看不起他们,让他们追悔莫及,再去找女婿复婚,女婿也拒绝了。后来,我们离开了村子到县城生活,也就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下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非常严格的,在执行的过程中,甚至可以用荒唐两个字来形容最准确。没有生育指标的妇女怀了孕,坚决不予许生下来,村里每个计划生育重点户都有专人盯守。各个层级的党政一把手考核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领导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当时的宣传手段,现在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墙上贴的标语更是雷人,让人看了胆战心惊,不寒而栗:上吊递给绳 ,喝药不夺瓶;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引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你违法生孩子,我依法拆房子??????违反计划生育,就要扒你的房子牵你的牛,拉走你的家具 ,必要时还拉走你家的粮食,基层权力被无限放大。你违规怀孕,亲邻朋友也成为怀疑掩藏对象,吓得那些怀孕想生的妇女到处东躲西藏 ,有的偷偷生下就送给别人养着 ,自己继续东躲西藏的为生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而在外漂泊,当时他们想着就算倾家荡产也要生个儿子。

    为了落实好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各地各级政府的工作手段五花八门,无所不用。记得我们暑假的时候,县里面把所有的老师集中起来,组成计划生育工作小分队,分配到每个村子里驻点,其中有很多我们的授课老师,主要工作就是了解、观察和掌握每个村子里的计划生育重点户,如果掌握了计划生育重点户的动向,便及时向组长报告,在乡政府人员的带领下,半夜翻墙进入早就探查好的怀孕妇女躲藏地,不由分说的抓人去医院做人流和结扎手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沦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完成任务的帮凶。当时报道了为了完成任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误拉黄花大闺女去医院做绝育手术,强行将足月即将出生的孩子强行引流的荒唐笑话。很多人也在计划生育的滚滚洪流中,因为选择继续生儿子而遭受了开除公职等处分,这也是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现如今,二孩政策和三孩政策已然放开,别说偷着生孩子了,国家都在提倡鼓励育龄夫妇多生孩子,许多地方还制定生育三孩的奖励政策。但在越来越严峻的“住房、教育和养老”形势的压迫下,许多人都不敢多生孩子了。这和三十年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国家每个阶段的政策让我们无所适从。许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所谓的政绩和为自己铺平晋升之路,甚至官商勾结,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将人民群众的健康置之不理,强行上马污染企业,透支后世子孙的健康,谋取自己的私利。目前,环保问题和生态修复已经刻不容缓,但收效甚微,一边在倡导绿色发展,一边在大力生产;在每个城市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和连续不断排出的白色或黑色的浓烟,当地政府却视而不见,大会小会上又在强调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穿城而过的河道中的水散发出恶臭,领导们作为河长们却不知道实际情况,还在电视上美其名曰我们的水质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河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些都是政府官员们忽悠老百姓的手段而已,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