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章 论功行赏

    次日清晨,匈奴地窖中

    “喂!两位大爷,消停会儿行不行啊?”

    地窖看守的小兵被陈皮和鱼地图吵了一晚上,实在受不了了。

    “再不听的话,我可就不惯着你们了!”

    陈皮和鱼地图依旧自顾自的聊着

    见他们没有停的意思,小兵只好把裤子上的麻布割下两块,准备捏成团子的形状。

    见到小兵要来真的

    陈皮两人赶紧求饶

    “大哥!大哥!我们不说了还不行吗?”

    正在搓麻布的小兵早就不耐烦了

    麻布团子做好后,不管陈皮他们怎么保证,还是一把将麻布团子塞进了他们的嘴里。

    随后一阵感叹

    “啊~终于清净了,可以睡个好觉了。”

    另一边

    在汉朝,建章宫内

    已经回来的卫青、李广和其它几位出征的将军,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也都先后来到了大殿。

    今天的朝堂之上召集百官开会的目的就是总结这次出征的得失

    同时也是为后面讨伐匈奴提供更好的作战指导,不管是好的经验,还是坏的经验。只要是在这场战斗中感悟的,都是十分宝贵的。

    不久后,刘彻就到了殿上

    看到皇帝已经来了,刚还嘈杂的建章宫瞬间鸦雀无声,刘彻的威严多少还是震的住这些大臣的。

    看到群臣安静下来

    刘彻先开了口

    “诸位爱卿,这次召集大家过来的目的估计你们都清楚,客套的话我就不说了。”

    随即一脸高兴望向卫青

    “大将军,说说吧。这次出征都收获了什么,给大家讲讲,让他们也开开眼。”

    卫青一脸恭敬

    对着刘彻说了一声

    “是,陛下”

    然后拿着玉帛材质的板片从群臣之中站了出来,讲述起了自己的收获。

    “这次出征,我卫某承蒙众位将军相助。详细的战斗过程我就不说了,传回来的捷报里面已经写的很详细了。”

    随后话锋一转,卫青又说

    “这次出征支援西域,我们从实战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虽然我们打赢了,但是里面多少有些运气成分,所以这次能赢并不完全是我汉军很强大。”

    随后卫青就开始分析

    “西域的草原和沙漠地形很多,一路上基本没有参照物。即使我们带了指南车,但还是迷了路。

    最后是阿蓉带着我们走了出去,然后穿插到了匈奴人的老窝。”

    看到群臣没有反应,卫青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好不好,就停下来看了看刘彻。

    刘彻示意他继续

    卫青整理了一下思路,又继续说

    “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汉朝军队在装备使用和骑兵战术的配合上和匈奴人有很大差距,我认为后期还是要加强训练才行。”

    说完以后他看了下刘彻

    卫青总共说了两点,一个是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一个就是骑兵战术配合不太协调的人为因素。

    刘彻觉得卫青总结的很好

    于是他对着台下的众人说

    “各位爱卿,大将军卫青总结的很好。你们有没有要补充的?不要拘束,畅所欲言。”

    尽管刘彻这么说,台下还是没人敢发言

    文武群臣都明白

    刘彻表面上是让大家畅所欲言随便说,但是出去打仗的就那么几位将军,这明摆着的就是让那些将军发表自己的意见。

    谁要是在这时候没有眼力劲儿,那会议结束以后,第一个被收拾的就是他。

    在刚才卫青的汇报总结中

    李广听的最认真

    见到没人回答问题,他就站了出来

    “陛下!我也有收获要汇报!”

    听说李广也有收获,刘彻很高兴。

    李广能活着回来他已经很满足了

    刘彻也想听听他的收获

    过去李广一直很自傲,但是只擅长防守战,所以主动出击的战争刘彻很少考虑他。

    这次派他出去辅助,也是希望他能立些战功回来,这样才好给他封个侯。

    听到李广也有收获

    刘彻也想看看他收获了些什么

    于是让他放开了说

    “说吧!这次李将军大难不死。在三支队伍中应该是感触最深的吧,朕也想听听你的心里话。”

    得到刘彻的允许后

    李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陛下,臣这次未能立下战功,实在是委屈,都怪公孙敖那队没有及时支援,臣打的很是艰难。

    要不是大将军卫青和霍都尉及时赶到,我这会儿已经是匈奴人的俘虏了”

    李广先怼了公孙敖,然后当众感激了卫青和霍去病

    最后才说了收获

    “这次出征,臣也是收获很多。不仅发现匈奴人的机动性很强,同时发现他们的适应性远超我们。”

    刘彻觉得李广说的不够细

    对他说

    “适应性和机动性?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可以展开来说说”

    于是李广就讲了在战场上的见闻

    “臣先讲讲匈奴人的机动性吧,在和大部队分开以后,臣和冒顿的骑兵打了一场遭遇战。

    我们因为不熟悉地形,所以被冒顿的骑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好在手下的弟兄们拼死抵抗,我们剩下5000人得以幸存。”

    说到这一段的时候,李广还有些自豪

    但是接下来,就放慢了语气

    “说实话,臣觉得第一次主动出击就能歼灭两万左右的冒顿骑兵,在臣看来匈奴人也不过如此。”

    李广后面的话就有些伤感了

    “但臣没想到,两万冒顿骑兵被歼灭后。不出一柱香的功夫,第二队冒顿骑兵紧随而来,很快就把我们包围起来。”

    说到这里

    李广此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傲气

    那场惨痛的战役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停了一下他继续说道

    “第二次冒顿骑兵来的很快,并且人数是我们的数倍。我们经过第一轮的血战后,已经对付不了这么多骑兵。”

    李广越说越激动

    最后泪流满面的跪倒在刘彻面前

    对着刘彻说

    “陛下,臣对不住他们啊!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在和匈奴人战斗,没有一个人投降。”

    李广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人

    说到这里,朝中的大臣也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残酷,匈奴人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听到李广描述的惨烈画面之后,有些人偷偷在掩着袖子啜泣。

    李广的演讲

    让在朝的大部分臣子动容

    刘彻也从中意识到战争带来的是什么

    随后示意李广退回队伍

    对着群臣说

    “大家听到了吗?这就是我汉家儿郎,这就是李广将军。

    如果大汉没有他们,边境的百姓怎么能安居乐业!汉朝又怎么发展强大!”

    随后刘彻又抛出一个话题

    “现在看来朕当初对匈奴人开战的决定完全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这辈子不打,到了我们的子孙那里,他们就要挨打。”

    随后刘彻从龙椅站起来

    豪气干云的说到

    “仅仅洗刷祖宗受到的耻辱还不够,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稳定的生活,在我们这里就必须要把他们打服!”

    卫青的汇报和李广的演讲

    加上刘彻的发言

    台下群臣一个劲的赞同

    但是有一个人却很心虚

    他就是公孙敖

    此时的他已经满头大汗,只想会议快快开完,然后早点退朝。

    他也是出征的主将之一,这次就他没说自己的收获,所以刘彻怎么可能忘了他。

    随后从群臣中把他挑出来单独说

    刘彻继续说道

    “此次出征的将军里大多都很英勇,尤其是李广将军,打的很顽强,朕很满意。”

    随后刘彻话锋一转,又说到

    “但是有的将军确是贪生怕死,寸功未建也就算了,竟还恶意揣测其它将军对汉朝的忠诚!”

    刘彻一说完,公孙敖只吓的双腿发软

    随后身体不受控制

    “噗通”一下跪在台下

    对着刘彻说

    “陛下,我知道错了。臣这次实在是不敢打啊,对面冒顿骑兵的人数远超我带的队伍,我去了就只有死路一条啊!”

    随后公孙敖开始为自己申辩

    “陛下,臣畏战差点贻误战机臣认罚,但李广大军全军覆没也不全是我的错啊。

    公孙敖诚惶诚恐的说道

    “我们到位以后,迟迟不见李广将军,加上侦查斥候汇报冒顿骑兵人数众多,所以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公孙敖为了证实他说的真实性

    就拉出了阿凡提

    “陛下,这个匈奴人能做证,当时我和他侦查的现场”

    一旁的阿凡提表示

    “是的,陛下。事实和公孙敖将军说的一样,对面的人数远超我们,为了保存实力我们才暂时选择了撤退。”

    刘彻有些恼火

    因为公孙敖没说到刘彻关注的点上

    他的申辩显的苍白无力

    “朕问的不是这个,这个不是你撤回来的理由,李广将军那边是怎么回事?发现情况不对,为什么不及时联系李广将军撤退!”

    公孙敖这次有些冤枉了

    这事儿估计只有李广能解释

    只见李广支支吾吾的回答

    “陛,陛下。这次全军覆没,也有臣准备不足的原因,指南车在半路上就坏了,所以臣没找到方向。”

    刘彻让李广闭嘴

    同时用质疑的口吻问公孙敖

    “公孙敖,我问的是你!李广大军全军覆没,你们根本就没参战。没找到李广将军,你为什么就撤退了,回来以后就谎报军情,是何居心!”

    公孙敖胆怯的说了两句

    “陛下,臣以为吸引火力的任务已经由李广将军完成了,所以就。。。。”

    刘彻越听越气

    看到公孙敖还在狡辩

    随即对着守卫在宫门的侍卫说

    “来人,把公孙敖给我拉出去斩了!”

    侍卫跑进来,真的准备把公孙敖拉出去斩了。一旁的卫青眼疾手快,把手藏在背后,对着那两个士兵摆了摆手

    示意他们离开

    刘彻借卫青这个坡就下来了

    也就没着急处罚

    反而对众人说着原因

    “此次出征,朕不计任何代价。只要你们能完成任务,就算被俘了我都可以理解!”

    随后又指着公孙敖说到

    “但是你公孙敖偏偏什么都不干,害怕自己有损失回来不好交待。这一仗对汉朝意味着什么,你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还在用国内保守的思维在想问题!”

    停了一会儿,刘彻说

    “既然你没有卫青那份胆量突袭匈奴,那你为什么不学学李广呢?遇到人数多于你的敌人就要逃跑,那我还派你出去干什么?”

    刘彻的命运三连问把公孙敖搞的懵逼了

    公孙敖知道,自己只要再狡辩一个字,那脖子上的人头马上就会落地。

    这会儿皇帝正在气头上,说拉他斩首也只是为了警醒众人,等气消了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刘彻恢复了理智,觉得自己话说的有些过重,随即对着群臣说

    “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有功的朕会赏,有过的朕也要处罚!”

    这次战役的经验总结完以后

    随后宫廷里就开始了封赏

    首先是表现最好的三位

    大将军卫青,偏将军公孙贺,都尉霍去病,念完封赏的名单之后,刘彻让太监拿来了赏赐。

    刘彻一边颁发奖品

    太监一边喊对应的封赏缘由和赏赐

    “卫青,功勋卓着,出奇制胜。加封大司马大将军,总揽汉军军事力量。另赐黄金千两,布匹百锻,封万户侯”

    第二个是公孙贺

    作为公孙敖的弟弟,他跟在卫青手下,着实是表现不错。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事后又在队伍后面掩护大部队撤退。

    这个赏赐他应该拿

    “公孙贺,任劳任怨,胆大心细。加封羽林卫统领,爵位不变”

    第三个是霍去病,本来他凭借救回李广的战功,是能封个侯的

    但是他舅舅卫青觉得霍去病还太年轻

    需要再磨练磨练,所以主动向皇帝提出先不要给霍去病封赏,等他自己有大的战功了,再行赏赐。

    尽管如此,刘彻还是象征性的赏赐了几坛子美酒

    “霍去病,救回李广,奇功一件。陛下赐金纯美酒十坛”

    不过好在霍去病不注重功名,对这些封赏倒也不在意,只要有仗打他就满足了。

    封赏之后自然是处罚了

    随后太监颁布处罚内容

    “公孙敖,消极畏战,谎报军情。按律当斩,念其初次作战,没有损失。

    故罚其家产充公,去除一切爵位。贬为平民,流放朔方守城三年!”

    即使处罚比较重

    公孙敖听完还是觉得很庆幸

    毕竟小命还在,流放就流放吧,总比丢了命强。

    。。。。。。

    所有人都宣布完了

    唯独没有说李广

    李广也有点儿懵逼,随后像陛下问道

    “陛下,我李广虽然打了败仗,但也不至于什么都没有啊?”

    李广这么一说

    刘彻想好了怎么处罚他

    “李广将军,虽然你打的很好。但是过于自傲这个缺点很致命,指南车坏了为什么不派人休?如果你没有迷失方向,那还有被俘的事吗?”

    刘彻说到李广心里了

    随后继续说着

    “三路大军,原本我是最看好你的。卫青和公孙敖他俩没打过什么仗,所以我反而对他们没抱什么希望。

    你为大汉效力这么多年,照理说早该封侯了。但你没有军功,只因为你对大汉的忠勇就封侯,朕对群臣也没法儿交待。

    所以这次想给你个机会。

    让你带一万人去辅助公孙敖,就是不想让你有太大压力。谁成想你不仅没把握机会还差点丢了性命,你让朕如何再相信你!”

    李广这下也明白了刘彻的苦心

    不再说什么

    但是为了服众,刘彻还是下令处罚李广

    以此提醒他改改身上的毛病

    不然李广是一直封不了侯的

    随后太监又补充了一道诏令

    “飞将军李广,居功自傲,大意轻敌。致使第三路辅助大军全军覆没,此罪按律应斩首。

    朕念其作战勇猛,牵制住匈奴大量骑兵部队,且被俘后积极设法逃脱。

    故免其死罪,但其家产一半冲公,李广本人贬为平民,可自由活动。”

    封赏和处罚之后,朝会也接近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