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2章 姜侯的一生遗憾

    年迈的姜侯坐在女儿昔日的院子里,背影格外落寞。

    纵使曹大娘子百般劝说,也无济于事。

    自从长女过世后,姜侯仿佛一夕之间苍老了许多,从前那个立于大军之中,面对数十万敌军亦面不改色的老将——

    也终于垂垂老矣了。

    “这么下去怎么好?”曹大娘子惴惴不安地同身边钱妈妈说道,她担心侯爷的身体,生怕侯爷撑不住这一遭。

    前后一年的功夫,姜清倬和姜晏宛都去了。

    就算她家这位老侯爷是铁打的一身筋骨,只怕也扛不住了,分明是肉眼可见地衰老了许多。

    就连家中许多事,也无心去顾了。

    “大娘子,放心吧... ...侯爷是过来人,这些年沙场上经历的必然不少,自然能挺过来的。”钱妈妈守在曹大娘子身边劝着,“倒是您,这两日都没吃好睡好,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

    “钱妈妈,我昨夜里做了个梦... ...”

    曹大娘子轻轻拍了拍钱妈妈的手。

    慢声细语地说道,“我梦见回到了以前,一大家子... ...这院里啊热热闹闹的,孩子们都在。宁儿闯了祸,我要揍她,然后清倬、宛儿他们就拼命的拦,清佑和清伦就拉着宁儿跑,孙小娘叶小娘来挡我... ...”

    可说着说着,眼泪就落了下来。

    固然是气过的。

    但她也始终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钱妈妈伸手抹去曹大娘子脸上的泪痕,心疼地望着她,怎会不知她心里的苦。

    “你说,那么一大家子...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曹大娘子用帕子捂着嘴,小声抽泣。

    直到现在也没缓过来呢。

    一大家子人,怎么就... ...

    一个一个的,都没了呢?

    “大娘子,别想那些不开心的,路要往前看,人要往前走。”钱妈妈劝着,“您可得撑住了,要是连您都撑不住了,那五姑娘可就更辛苦了。”

    忽而听得钱妈妈提到了宁儿,曹大娘子的眼神里恍然间多了些思绪,她努力恢复了理智。

    “对,对对对——你说的对!我得撑住了,要不然更辛苦的就该是我宁儿了。”

    长兄遇难,嫡姐崩逝。

    寡嫂腹中还有一个将要出世的,两个哥哥又是庶出,两个弟弟还年幼... ...

    曹大娘子想着宁儿的处境,便揪心得不行。

    钱妈妈一边劝着她,一边偏过头去瞧瞧擦去眼泪。

    老远看见一个影子正往这边来... ...

    起初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擦了擦眼睛,再一看。“五姑娘?大娘子,五姑娘回来了!”

    曹大娘子听钱妈妈这么一说,急忙看去。

    果然看到姜晏宁正披着一件白色雪貂皮毛的大披风,正往这边来呢!

    “宁儿?”她急忙带着钱妈妈迎了上去。

    一见着宁儿,满心的委屈就再也克制不住了,看向姜侯的方向,难掩心中的担忧。

    “母亲放心,我去看看父亲。”

    姜晏宁示意钱妈妈照顾好母亲,提步便向姜侯走去。

    姜侯正坐在院中大石头上,发呆似的看向院子里。

    眼底浮现出宛儿蹒跚学步的样子... ...

    那时也是在这个院子里,他的周大娘子小心护在宛儿身边,清倬就站在宛儿前面。

    引得宛儿一步步向他走去... ...

    回忆刺痛了心上的伤口。

    一身沧桑的老将也忍不住啜泣起来。

    一双儿女... ...他的一双儿女啊... ...

    没了,说没就没了!

    姜晏宁走到父亲身边,看着父亲泣不成声的样子,心里猛地一紧,眼眶随着一酸。

    姜侯的肩膀抖动得愈发厉害,院中回荡着他的哭诉声,征战半生,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父亲。”姜晏宁上前拥住父亲的肩膀。

    姜侯缓了片刻,放声大哭。

    将心中积压多时的遗憾、怨恨、不舍和失落通通哭出,再也忍无可忍了。

    哭了多时,直到眼中再无泪水。

    无法遮掩他憔悴的面容和满眼的疲惫。

    父女俩安静地坐在一起,静静地望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许久都没有开口。

    父亲思女儿,姜晏宁思阿姐。

    “... ...我姜家,忠于元氏,忠于朝廷。”姜侯突然开了口,“而今我一双儿女,一个死在沙场,一个死在深宫。宁儿... ...老爹只有你们了... ...”

    “嗯。”姜晏宁紧绷着嘴唇点了点头。

    “我早就知道你阿姐的野心大,早就该劝她的,要是不入宫也许还... ...”

    姜侯眼中写满了悔不当初。

    若是能早些预料到今日结局,他说什么都不会让女儿进宫的。只可惜,他没能劝住姜晏宛。

    “阿姐有自己的心思,父亲就算劝了,阿姐自己拿定主意的,也不会改的。”姜晏宁握着父亲的手,愈发心疼。

    在她幼时的记忆里,父亲对于阿姐——

    似乎是有些“唯命是从”的。

    阿姐聪明,很多事情分析得头头是道,所以父亲很多时候都会听从阿姐的,不然阿姐将道理摆出来,与父亲好一通辩论... ...

    父亲最是害怕如此了。

    所以总是无条件听从阿姐的。

    就连整个京城里的人也都知道,姜侯向来最是听嫡女姜晏宛的话,还常常取笑他是个“女儿奴”。

    父亲疼阿姐,疼她,并未因为他们是武将家的,就苛待女儿,自小教导他们兄弟姐妹一家和睦,勿争高低伤和气,所以他们家里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整个京城都羡慕。

    “以前,总觉得你阿姐聪明,她是有股子机灵劲儿在身上的,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咱们姜家出身武将,被打压得特别严重。你阿姐心气儿高... ...怎知... ...”

    姜侯最是清楚他的女儿们了。

    “但阿姐确实做到了。”姜晏宁擦去眼泪,强打起精神。“我阿姐就是全天下最聪明的女子。”

    姜侯听着,回眸看向身边的小女儿。

    眼皮子上的伤疤还十分清楚,他伸出手臂揽住小女儿的肩膀,“宁儿,其实这么多年... ...爹有过私心的。你年纪最小,爹实在不舍得把你送进宫里,可姜家那时,需得有个女儿嫁给先皇的皇子,所以你阿姐提出来,她要嫁给祁王的时候,爹居然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

    他因为保住了小女儿,而松了口气。

    或许也是觉得,宛儿比宁儿更聪明,入了宫也不会被欺负得更惨,所以他那时——心存侥幸了。

    “... ...可后来,你阿姐嫁给祁王殿下后,爹也知道他们过得不好,爹心里自责,故而明知道她错了,也多愿意偏袒她一些来弥补。”

    他对自己的大女儿多了些愧疚。

    两个女儿一定要保住一个的时候,不论是什么原因,他最终都是选择了保护小女儿。

    后来姜晏宛在宫里愈发艰难,他心里就愈发愧疚。

    “我知道,阿姐也会明白的。”姜晏宁顺顺父亲的心口,像小时候一样,想让父亲松口气。

    姜侯霎那间又哭了出来。

    他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 ...

    “宁儿,爹老了... ...在你侄儿和弟弟们长大以前,爹要先把姜家托付给你了。你就算再难,也替爹先扛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