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本来王郁每天一睁眼就是无数百姓、兵员的吃饭问题,外带着还有城防、外敌的问题,但是自从听到这个故事后心中郁结终于释然了不少。

    他看着手中的文书,突然觉得黎晓旭就是一道光,只希望在他任期之时,黎晓旭能有所作为。

    文书中表扬了王郁作为知府,积极吸纳不同民族人口的魄力,除此之外还做了一些批示,暂下不表。

    城外的新村,一间间土木砖结构的民居已经搭建完成了,从外观上一眼望去都差不多,风格比较统一。可进去之后就能发现,跟东北农村的结构相似,因为除了客厅还有两三间卧室外,居然还有土炕。

    大家对这个设计都十分满意,不用再屋里烧炭了,主要是大家都觉得炕的出现比烧炭划算多了,就连睡觉都踏实了许多。

    不久这个设计,就被黎晓旭从城里、军营里薅来的土木工程师们借鉴到了城里,所以城里城外的砖窑都是热火朝天。

    本来按照设计是大家抽签决定住房位置,但是大家一致认为黎晓旭作为新村公社的书记,就应该跟新村村长做邻居,所以分配到了一个比较中心的位置。

    房子建成后,黎晓旭带着青宇、阿豹、小五、六子他们一起从城里搬到了村里,四个人成了舍友,青宇跟阿豹一间,小五跟六子一间,黎晓旭自己一间。

    黎晓旭大早上起来,除了跟着青宇几人一起练练拳脚,帮小五准备一下早饭,又去马厩喂马,又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肥皂才能高效快速。

    毕竟不是每天都杀羊,何况羊还不是公社的,是牧民自己的私人财产。

    炼出来的动物油脂还得做菜做饭用,能剩下作为工业原材料的根本不多。别说其他人了,就连黎晓旭亲自操作都未必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所以黎晓旭就告知牧民不要随意宰杀牛羊了,油脂够大家吃食之后再用剩余的交给肥皂作坊。因此,大家迁居新屋之后都没有大规模的庆祝。

    除了油脂的问题,肥皂主要原料之一的碱化物,本来是用草木灰提取的,但是对温度的控制,沉淀、过滤、搅拌的一系列操作都要不断试验,做基本的控制变量分析,以达到最优。

    怪不得古代无论中外,肥皂都是奢侈品,根本无法作为平民的日常化工品。因为肥皂的制作工艺对于匠人的要求确实很高。

    黎晓旭本以为制肥皂还挺简单的,自己鼓捣几天意外制作了一些,当时带领大家一起做也成功了,可是不可控的意外太多了。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但没成想这条道路如此艰辛。

    在现代社会做一个销售,首先黎晓旭考虑的是整个产业链,一个新产品的上市,首先是离不开实验室设计研发的,现在,她就卡在实验室的研发阶段。

    其实除了草木灰,还可以去找石灰岩,煅烧石灰石的温度至少需要九百度,生成生石灰,加水放热生成熟石灰,再加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底物和碱溶液。

    但是怎么保证操作时的安全,怎么测试溶液的饱和度,根本没有合适的容器和工具。还有就是,怎么保证石灰石的煅烧温度?烧瓷器的窑吗?别闹了。

    这个想法被黎晓旭在脑海中否决了,自己的能力搞不定。

    她开始想母亲了。因为母亲是化学教授,所以就逼着才小学三年级的黎晓旭背“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元素周期表。然而她那个时候就对化学充满了抗拒,现在才知道学好数理化的重要性呀。

    每当她觉得无比困难的时候,直到差点放弃研究的时候,她都会对那些同为穿越者的优秀主角们,并对其表示深深敬佩之情。那些在穿越前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人,一穿越,除了能造肥皂,还能大炼钢铁,简直无所不能。

    那他们怎么不搞两艘航空母舰直接征服整个亚欧、非洲、美洲大陆呢?非洲、美洲的黄金、白银贮藏量可不小呢。

    哦,他们要谈恋爱。看来繁衍才是所有生物永恒的主题。

    黎晓旭每天早上都要亲自去肥皂作坊观察、记录,做一个控制变量的分析,还要安排人手学着记录观察,但是他们也会言语不同,文字也不一样。

    看来还是只能继续用草木灰作为碱液,只能继续找到最适合的浓度、温度了。靠着肥皂法发家致富目前只能道阻且长了。

    并且书院的事情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来了,除了要教孩子,还得教村里的人。

    黎晓旭心中感叹,光是“书同文”这一项,秦始皇就能堪称为千古一帝。什么暴政,那就是文人骚客对大帝的诽谤污蔑之词!何况汉承秦制,华夏文明的长河才能源远流长。

    黎晓旭抱着一肚子忧虑回到小屋,随便糊弄了两口就开始记录。迷迷糊糊犯困了才在土炕上迷了一会。

    醒来后问题其实也没有得到解决了,黎晓旭更加烦躁了。

    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必须找到低成本高收入的法子。

    “旭哥,你咋吃得那么少呢?”六子进屋收拾碗筷,看见黎晓旭几乎没怎么吃东西。

    “我在想怎么才能掌控温度。”

    “啥叫温度?”

    “这样给你解释吧,天气凉了水就结冰了,水凝结成冰的那个点叫做零度;水烧滚了那就是一百度。这样解释你懂了吗?”

    “我懂了,你研究那玩意儿干啥?是给我做们好吃的吗?”

    “吃吃吃,就知道吃!”黎晓旭狠狠地拍了一下六子的后脑勺,“你没瞅见咱做那个肥皂浪费了多少材料吗?就是温度和计量不对。”

    “啥意思?做肥皂不是加入油和草木灰水就行了吗?”

    “你跟小五做汤,水不烧开里面的菜怎么熟?盐放少了不够味,多了呢?”

    “咸呗,不过谁家放菜能有那么多盐能浪费呢?”

    “盐,对啊。你平时做菜能掌控好火候吗?”

    “那不废话吗?我称第二,没人……小五能称第一。”

    “有了!你快叫上小五跟我一块过来!”

    “少废话,赶紧的!”

    黎晓旭表示很开心,后悔怎么现在才发现,原来厨子就是最好的化学家。那么多瓶瓶罐罐混在一起,什么能吃什么吃了相克,油盐酱醋各放几许,火候的掌控,看来厨子和大夫、方士也差不多,异曲同工之妙啊!

    别人找厨子是做菜,她的厨子是陪她做研究。不得不说,裴照初给她留下的个顶个都是人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