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这个酱肉怎么闻起来那么香?除了香辛料还有用什么吗?”

    “这可是秘方,我也不知道咋弄的。不过知道了也不能说呀。”

    李珪虽然想要狼吞虎咽,但是从小学的礼仪不让他这样做,他一边忍着小口小口的吃,一边好奇地看着六子还在背书,他问道:“六子哥,你也需要背算学的东西吗?”

    “你以为我喜欢背?你学过?”

    “没有,先生都是教我四书五经,他说学这些用不上。”

    “小子你多大啊?就学四书五经?你祖上是读书人?”六子本来想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旭哥让自己学的算学都没用的话,那四书五经更没有用了。

    李珪摇了摇头,否认了六子的猜想,他答道:“我十岁了。我们家就是事农而已。不过我太爷爷原来是一家大户的管家,后来大户家败了,但是还有不少藏书,就留给太爷爷了保管了,也算是送吧。”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李珪细嚼慢咽这个卤肉,话也变多了起来:“后来我爷爷因着有一屋子藏书,也跟不少读书人往来,也学了不少,可惜他老人家走得早,我父亲就没学到什么。到了我父亲这一辈,更是民不聊生,好在战乱终于结束,虽然我们家迁到了此地,但他也不忘让我跟着先生学习诗书礼仪。”

    “我父亲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其实我这次是好不容易求着他才能来这里的。”

    你爹怕不是想让你读书考取功名,为了家族延续吗?不过现在上面对读书人的态度可是上上等的呀,这东西不能乱吃,话也不能乱说。何况对面才是一个小孩子,跟他较什么劲呢。

    可在黎晓旭这段时间的熏陶下,六子已经萌生了许多的想法,比如:按照我旭哥的说法,天下初统,百废待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才是好猫。能改善民生带领大家走向小康的,才是有用的。

    所以想着想着,六子居然忍不住跟一个小孩子开始辩论起来。

    “什么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发展才是硬道理,你懂不懂?”

    “发展才是硬道理?什么意思?那你的意思是读书有错了?”

    “我可没有说读书有错,你这孩子怎么还会偷换概念了。读书没有错,错的是这种用读书来改命的想法不切实际。你们读书人难道不知道,真正的君子、英雄应该是为了‘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读书的吗?你们读书人难道不是为了我华夏之崛起而读书的吗?”

    六子没想到有一天黎晓旭经常说的台词自己居然也能用得上。

    “哪个臭不要脸的、瞅教书的告诉你,除了四书五经其他的都没用了?他是不是告诉你,除了孔孟其他都是一无是处了?来,你同我说说,看我斩不斩他就完事了。”

    六子一边展现的自己的辩论功夫,一边摆桌子瞪眼珠子,指着桌上的书和菜,愤愤道:“我虽然是个粗人,是个臭当兵的,但也是讲道理的。你吃的粮哪里来?是不是农人种的?可一个农人每年能种多少地,那地每年能产多少粮?产的粮又够多少人吃?”

    李珪突然被问得目瞪口呆,他的先生并没有教过这些给他,他觉得现在才是真正的启蒙时间——被一个伙头兵开蒙了。

    “你们李村的情况我不知道,你知道我们村公社一共多少人吗?又有多少成人和孩童,每月吃掉用多少量?这些我都要学着计算,要帮着打理公社的事务,所以算学怎么就没有用了?”

    “你学的那些四书五经能帮忙打理?别说你一个十岁的小子了,你先生都不一定能做到。还什么无用之学,就是他娘的扯淡。你一天到晚跟着他学,指定好不到哪里去。”

    六子其实也不过十四五的年纪,他五六岁的时候家里人都没了,被远房表亲,也就是小五,带着一路要饭活命。

    这俩孩子后来被裴照初的父亲捡了去,也就跟着留在了军中。

    所以当时黎晓旭讲那个“开局一个碗的乞丐”的故事,小五和六子都觉得很励志,觉得跟着裴照初,或者说是跟着黎晓旭混,一定有出人头地之时。

    当时裴照初要出塞,六子本来由于年纪太小不用去。

    他和小五虽然是半路捡来的,但也跟青泰、青宇一样,从小就跟在裴照初身边伺候,也是忠心耿耿的,生怕不跟着几人一起去西域,以后不带他玩了,便央求着得来了这一份苦差。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国家的土地,终于不用再风餐露宿,饱饮风沙,可是裴照初却把他和小五留给黎晓旭。

    他其实不懂,公子的举动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要监视黎晓旭呢,还是帮助黎晓旭呢?公子是不要他们了吗?可是青宇也跟着被留了下来。

    但该说不说的,跟着旭哥这段时间倒确实是学了不少东西。

    李珪被六子吓到了,但是还是有点读书的坚持在身上的,他到:“可是,读圣贤书难道就没有用了吗?”

    “读圣贤书不是没有用,而是因为读了两本书就觉得其他学说无用是错误的。这种想法很偏激,也很肤浅。我以前也不懂,总觉得我们粗人不配得读书认字,又或者是觉得粗人就算读了书认了字也没有用,还不是到头来粗人一个。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

    李珪突然觉得六子说的很有道理,堪比那天黎晓旭说的那四十个字的箴言,她他想了想,问道:“是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为是个人,都有有与生俱来的权力。有权读书认字,有权对自己的家国负责,有权去扞卫自己的身份地位,有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五在门口站了有一会儿了,听到李珪和六子的对话,他也对自己这段时间在黎晓旭身上学习到的东西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他这段话虽然借鉴了不少黎晓旭整日嚷嚷着的词汇,但是理解后总结得却是相当到位的。

    “五哥你回来了,我帮你拿。”

    “不用,我自己来。这小孩儿是谁?从哪里来?”

    “他叫李珪,李村来的。今天来找旭哥和苏村长买羊。”

    “李村没人了?让个小孩自己来。”

    “谁知道呢。不过你这话说得越来越有旭哥的风范了。”六子冲小五竖起了大拇指。

    小五被这么六子一夸,心中的小虚荣被满足了不少。

    李珪又被震撼了,这个叫五哥的年轻男子应该也是个厨子,多说君子远庖厨。但是没想到这个新村公社藏龙卧虎,不仅女子可以抛头露面,可以在村子里的“办公所”做事,就连黎晓旭身边的厨子都能有一定的学识。

    这些道理李珪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从未敢想过,一定是有颠覆的他自己曾经的认知的。

    “你少在这里溜须拍马,赶紧把旭哥交给你的东西学会,不然有你受的。”

    “我也想快点学会啊,可是真的有点难。”

    “不就是一一得以一二得二吗,赶紧的。”小五监督完六子的学习进度,就进厨房开始找猪皮和生姜,准备给新买来的锅开锅了。

    “六哥,那个九九乘法表其实不难,其实就是数字之间相加就行了。”

    “相加?”六子想起来黎晓旭好像确实说过类似的话。

    “对,你这样想,四加四等于八,两个四,所以口诀是二四得八。那三四,”

    “得十二,八再加四等于十二。”

    “对诶。就是这样。”

    “呵,好家伙,读书有用呀,所以小子你千万不能读无用之书,不然可浪费了。你这不仅鼻子灵,就连脑子都很好使。”六子一边按照李珪教他的方法对照乘法表,一边碎碎念:“我连一个十岁的小孩子都比不过,果然要多学习呀。不过你那么小就学过乘法口诀了?”

    “不曾学过,不过是刚刚你进厨房帮我做卤肉的时候,我好奇,看了一眼。”

    六子抬头,有点震惊,问道:“你没骗我?你就看了一眼?”

    “对啊。”

    “那七八得?”

    “五十六。”

    “五三得?”

    “一十五”

    “那……”

    “我真不曾学过,虽然刚刚就看了看,可这个真的不难。”

    六子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那你看看这个表,你懂什么意思吗?”

    李珪摇头,他其实不太理解表中、书中的内容。

    “嗐,我还以为你是个神童呢。啥也不是。”

    但是李珪他认字,而且对黎晓旭、对新村公社充满了好奇,所以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他立马证明自己:“你是说,计划、生产主体、物料、作业、成本、品质、综合管理?还有那个什么经营计划、生产规划、物料需求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你应该是要学习那个采购和库存管理?”

    六子低头一一对照,他虽然不理解书的内容,但是他理解了黎晓旭让李珪过来的原因了,大概也许极有可能,是因为黎晓旭要招揽眼前这个过目不忘的神童了。

    乘法口诀可能作假,但是这个这个表格却做不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