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7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王郁和王韵两兄弟,对于黎晓旭脑袋里的想法,现在已经是到了期待的地步。觉得她就是再世小诸葛,恨不得对其言听计从。他们偷偷竖起耳朵听黎晓旭的想法。

    “要保证秋收,有两个法子,第一个,解放生产力,第二个,提高生产力水平。”

    作为一个从小接受马列主义教育的青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然是要倒背如流的,就像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又怎么会不懂孔孟之说。

    她当年考研的时候,政治那一科可是接近满分的,其中包括了马列主义原理和教员思想,还有近现代史、思修和法律基础。不过当时也就是数学差了点。

    “师兄,什么叫生产力?”李珪吃得肚子圆滚滚,终于抬起头,作为提问代言人,问出了在座众人心中的困惑。

    黎晓旭小课堂又上线了,她开始给众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可生产力为什么要解放呢?”李珪继续充当问题儿童的角色。

    “假设你到了可以劳动的年纪,还是抱着书本,整日之乎者也,不事生产劳作,咱们村里是不是就少了一个耕作的劳动力?”

    李珪点头,又随即摇头,他提出质疑:“万一我读书可以从其他层面提高生产效率呢?”

    黎晓旭哑然,不愧是天才儿童,提出问题的角度果然很刁钻。

    “错,第一,没有那么多万一,第二,你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是当地社会已经具备了生产基础。我问你,像裴将军戍边的情况,大家都跟你一样,若只读书,又怎么提高效率?谁来种地,谁来织布,谁来放羊,谁来建房?根本就不具备生产的条件,又从何提高生产效率?”黎晓旭找到了李珪问题中的逻辑漏洞,立马反问。

    “你所说的解放生产力,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裴照初抓到问题的关键切入口,问道。

    “是,不能浪费每一口粮食。你想想,春秋战国,秦是如何通过变法成为最终赢家的?”黎晓旭点拨道。

    秦朝之所以能够成为虎狼之师,除了依靠以战养战的军功制度,还有商鞅提出的农垦法。

    “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王郁和裴照初不约而同将《商君书》中的那句话说出口。

    王韵也跟着将剩下半句接上:“农逸则良田不荒,农民不饥,行不饰,则公作必疾,而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则草必垦。”

    杜长彦也在一旁,将同书另外一篇《农战》在心中默念:“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这是他毕生所求。

    几人相视一笑。

    《商君书》这种禁书,像李珪、青泰青宇并没有机会读过,但是王、裴作为几朝几代的世家大族的子弟,自然是有看过的,不仅要看,还要牢记。

    黎晓旭并不知道他们口中背诵的古言,其实就是出自商君书的内容。但她基本上听懂了,差不多就是论证劳动生产过程和结果的一段话。她要是知道这段话具体出自何处,则定然会感慨老祖宗的智慧,是那些央格鲁人永远都学不来的。

    或许早在千年之前,早在春秋战国的时期,充满了智慧的老祖宗们,已经总结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了,已经总结了社会劳动和管理体系制度。

    “姐姐,几位大人说的是什么?”秦蕾问一边的杜艺璠,后者也没听过,摇头表示不知,但其中的内容她也听懂了。

    青宇听裴照初和王郁几人口中所言,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满眼震惊,用手肘撞了黎晓旭一下,低声问:“你什么意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为了解裴三之忧啊,为了提高生产啊!我能干嘛。”

    青宇看着一脸无辜的黎晓旭,怎么可能相信她冠冕堂皇的鬼话,这人蔫坏!她是想用这种方法赶走表妹!哇,太坏了,可他好喜欢,怎么办?!

    不得不说,这很合他的心意,省得无时无刻不被秦蕾缠着。秦蕾那种小姐自然不愿意去劳作,肯定只有打道回府了。

    不过……那杜家小姐怎么办?那可是公子谈婚论嫁的对象诶……

    青泰还没有意识到黎晓旭这个提议的另一层深意,只觉得能解决裴照初难题的方法都是好办法,便在一旁连声叫好举双手赞同。

    杜艺璠放下筷子,双手放在腿上,捏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在肉里。不理秦蕾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看向裴照初,他会怎么做,他会接受那个瞎子的提议么?

    她心中已经大汗淋漓了,要是嫁不进裴家,只怕是京中已经没有人家愿意让自己进门了。自己不要脸不要皮的跟着来到金州,却讨个热脸贴冷屁股的结果,哪个有名有姓的人家敢要自己?可下嫁,她又是不愿意的。

    她感受到一道目光,顺着看去,是兄长,满目都是担忧。

    光是担忧有什么用!他怎么不能帮帮忙,她嫁给裴照初,于他来说,有个这样家世军功的小舅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杜艺璠并不领兄长的情,反倒是满心的责怪。

    “解放生产力我懂了,那提高生产力水平,又做何解?”裴照初心中有了主意,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这个简单。就好比武器,从青铜到现在的铁器,就是一种生产工具的进步,比如利用水利设施资源,也可以提高农耕,也是一种进步。”

    “修建水渠水车?”刘行荃听后问道,他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而不是单纯的盖房子。谁不想像李冰父子、郑国一样名留青史啊,那可是无上的荣耀。

    黎晓旭对着刘行荃点头,道:“这个是自然要做的,还请您到时候多多费心,整个金城水利设施都要仰仗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