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章 慎之又慎

    赵瑗明显感觉官家此刻的眼神之中不再透着阴冷,而是目光柔和了许多。

    这一切,都是刚才那些话语起的作用。

    “破解这大势之法,便是太祖托梦所言之二与三,乃是人力与变法!”

    已然到了这个份上,赵瑗便不再扭扭捏捏,便一股脑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何为人力?如何变法?”

    “议和之中,金人关乎的是如何杀岳飞,可见岳飞之于金人而言乃是心腹大患。金人却又想着如何保秦桧,可见秦桧之于金人则可堪大用。能为我用者,皆为人力。”

    对于赵瑗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能够保下岳飞。

    至于秦桧,他并不期望能够这么一下便能将其踩下去。

    而这是一种策略,一扬一抑之间,才能得到某种平衡。

    他也明白官家的德性,习惯了秦桧的粉饰太平,不可能轻易被弹劾。

    可是弹劾秦桧对于保岳飞却同样意义重大,官家也会要掂量掂量这其中的分量和分寸。

    赵构听着这一番话,脸上却毫无表情,不知道到底是喜还是忧。

    “太祖托梦,有一事乃关乎朝中重臣,儿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瑗见状,便想着趁热打铁告上秦桧一状,免得错失了如此绝佳机会。

    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后世关于秦桧的黑历史一一揭露出来,从而清楚明白的告知官家。

    “瑗儿不必拘束,言无不尽便是!”

    “秦桧当年随二帝北狩,靠文采与书法颇为金国重臣挞懒赏识,并早已为金人所用。不然一同北狩之臣,为何独有其还朝?”

    赵瑗一边谨小慎微的说着,一边偷偷瞄了瞄官家。

    此时的秦桧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且被官家委托全权处置议和之事。

    如若是旁人这番言论,恐怕早已被训斥或者杖责。

    对于这一切,赵构不是没有认真的思量过。

    秦桧当初为金人所用,这是朝堂人尽皆知的事情。

    只不过他能够携家带口从楚州之乱中逃回来,同样也是疑点重重。

    按道理他掌握许多二帝北狩之后的秘闻,也了解许多金国朝堂上的事情,金国断然不会轻易放他回来。

    虽然疑点重重,赵构却有自己的小心思。

    整个朝堂之中,只有秦桧与金人熟悉,却成为了大宋与金国畅通联络的一个渠道。

    那么一旦两国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可利用秦桧这条线去联系金人。

    最后无论是纳贡还是乞和,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进行,从而得以消除兵祸之灾,让自己安稳的当着皇帝过着逍遥的日子。

    “此事朕已知晓!”

    赵构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并没有说出任何带有倾向性的话。

    这不禁让赵瑗大失所望,原本以为官家会怒不可遏,没想到换来的却是轻飘飘的一句回应。

    “看来官家早已怀疑秦桧,只不过此人对于他议和帮助极大。”

    赵瑗不禁腹诽道,自己把这一切想的太简单,把这朝堂政治看得太天真。

    对于皇帝而言,臣子只分有用和无用之人。

    如若有用之人还能忠心,那必定重用。

    至少目前看来,秦桧对于官家作用极大,且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忠心。

    “瑗儿,汝已知议和之事,朕便不再相瞒。岳飞与秦桧固然重要,朕要的是这解决江山稳固之策。既然太祖托梦,必定不是空洞之语,有何良策可解眼前之忧!”

    赵构望着眼前的赵瑗,心中有些好笑,自己竟然追着这十五六岁的少年来问解决之策。

    对于他而言,岳飞并不一定要杀,秦桧也并不一定要用,这些不过都是手段而已。

    最为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金国大兵压境,怎么解决大宋的长治久安,怎么样让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安稳自在。

    “太祖曰议和既可文议,亦可武议。最佳之法乃是一路北伐,收复失地,从而一劳永逸。”

    赵构提出来的议和,大宋朝堂上下褒贬不一。

    对于赵瑗而言,他极度反感这样的议和之举。

    原本岳飞大有希望收复汴京,却被朝廷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临安。

    如若当初全力支持岳飞北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然而议和眼下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国策,自己已然无法改变。

    或许凭借着所谓太祖托梦能影响一下官家,但他明白这样的影响简直是微不足道。

    “如何文议?如何武议?”

    赵构似乎只听到了前面一句,好像对于后面一句并不放在心上一般。

    眼下他满脑子都是议和,北伐之事全然不会放在心上。

    “文议便是官家现今之议,武议则是以战止战。将金人彻底打服,则可保大宋无忧!用好岳飞,拿下汴京,甚至直捣黄龙。届时恐惧的是金人而不是大宋。”

    “太祖对于当初重文抑武之事亦有嘱托,认为该策已然不合当下时局。官家应重用武将,从而文武并重得以朝堂平衡。若一味担忧武将,则难免奸臣毫无牵制。奸臣当道,则国将不国!”

    赵瑗一口气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说了出来,不得不说这话说得很重,也很深刻。

    赵构则是一脸惊讶的望着赵瑗,简直无法相信这样饱含深意的话竟然出自十五六的少年之口。

    虽然他对于太祖托梦之事已然毫不怀疑,但这其中很多的言语都会夹杂着赵瑗个人对于朝政和国策的认识。

    而赵瑗的这些认识,显然和他的年龄以及阅历完全难以对应。

    平日里生性有些木讷的瑗儿,竟然有如此见识和气势。

    此时感觉就完全像换了个人,莫非平日里的那副模样都是装出来的不成?

    他转念一想,杀岳飞本就是金人提出的要求,无非是感受到他对于金国是个巨大的威胁。

    从而希望以议和的方式除掉这个威胁金国的人物。

    至于金国死命的想要保住秦桧在大宋的位置,无非是秦桧内心更加倾向于金国而已,能够为金人谋得许多利益罢了。

    “以战止战?文武并重?”

    赵瑗的那番话让原本就有些犹豫不决的官家有了醍醐灌顶的效用。

    使得赵构在这些话中提炼出来了精髓要义,从而仔细的琢磨话语当中的含义。

    “儿臣斗胆说一句,退一万步而言,如若重用岳飞拿下汴京,则金人势必恐慌。以此为筹码,届时提出如何条件,还不是大宋说了算!如此总比委屈求全,纳贡乞和要强上不少。何况金人已不是当年之金人,恐怕自身亦是千疮百孔。官家如若如此,他日必定名留青史。”

    赵瑗明白自己的话让官家有些动心,此时就应该趁热打铁。

    他也知道官家当初曾经也算是血性十足,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但如若有外在的影响之下或许也能唤醒其些许的血性回来。

    “瑗儿大病初愈,不宜过度思虑,回宫去好好休养,养好病在资善堂好好念书。今日之事不可再与任何人提及,朕已知晓!”

    赵构话锋一转,并不再接赵瑗的话,而是巧妙的将这个话题终止。

    并且明眼人非常清楚,官家想要了解的都已经了解,这个话一出就是知趣的告退之时。

    “可是……”

    赵瑗没想到自己正说在兴头上,还想要有一番高谈阔论。

    原本准备还要继续说下去。

    赵构并不理会,而是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内侍张去为便从殿外一路小跑过来做出一副送客的模样。

    赵构随即转身再次回到案几,重新翻开奏疏专心的阅览着。

    仿佛刚才没有发生任何事,仿佛这选德殿之中并没有其他人一般。

    “既然,既然如此,那儿臣告退!”

    原本满心期待的赵瑗以为自己能够说动官家,却没有想到换来的却是逐客令。

    或许是开始的满心期待,让此时的赵瑗已然是沮丧不已。

    他明白自己如若再说下去,之前所说的一切必定会大打折扣。

    因此他只得顺从的行了行礼,缓缓的退出选德殿。

    望着选德殿外的空旷冷清,赵瑗下意识的长吁了一口气。

    刚才的那番交谈,让他非常的郁闷。

    官家一副阴冷忧郁的神情,使得整个气氛都非常的压抑。

    并且自己没办法直抒胸臆,总会感觉难以畅快淋漓的表达。

    官家的态度含糊不清且最终似乎没有任何决断,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不知道是喜是忧。

    看来这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言行举止都是要慎之又慎。

    并且这里面个个都是人精,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般。

    重生的第一个谋划,进展的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以后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