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章 为我所用!

    虽然第一次见赵瑗,但国公爷为岳飞求情逼宫的事迹已经在武将圈中传开。

    因此他觉得自己和赵瑗的对话非常放心,可以直抒胸臆,并无太多的顾忌。

    “平日大可不必如此拘束,以诚相待便可,相处久了汝便知吾。”

    赵瑗见王顺有些迟疑,也明白自己突然这么一问确实让对方不好回应。

    于是推心置腹的寒暄着,借此打消王顺心中的顾虑。

    “国公爷乃是朝中一股清流,臣等武将委实感激有人能为岳帅求情。国公爷此等胸襟抱负,让臣汗颜!”

    王顺见身后的侍卫离得远远的,其实内心早就按捺不住对赵瑗的钦佩,于是一股脑的将自己的想法全都说了出来。

    王顺的这一番话虽然没有直接说自己对于朝廷议和的看法,也没有对于岳飞下狱之事做出评论,但言语之中却有着明显的倾向。

    对于他而言,说这样的话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毕竟父亲和长兄都在军中,一旦自己失言而有罪过哦,必定会牵连父兄。

    何况如何议和也好,岳飞如何处置也罢,朝中并没有定论。

    以秦桧的为人处世,置喙议和与为岳飞求情的人,都会视为眼中钉。

    “议和本就是委屈求全之法,以岳飞而换金人求和则更不可取。吾有为其求情之意,汝等武将亦应上下同心,保岳大帅无虞才是。”

    赵瑗此时也能完全捕捉到对方这层话的含义,两人之间已然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岳帅如此境地委实有些让人唏嘘不已。实不相瞒,臣品阶低下且权势不足,实在有心无力。如若国公爷有用得着臣的地方,自然是竭尽全力。”

    王顺不禁有些感叹道,岳飞的才能和人品他是非常清楚的,这样的良将被诛杀的话对于大宋必定是个巨大的损失。

    或许是赵瑗这番慷慨激昂的话打动了他,让他觉得自己似乎也应该做点什么。

    原本这些武将并不是不愿意出面,而是没有人带头,以赵瑗的身份带头自然会有许多朝中武将响应。

    “既然如此,有何事王指挥尽管来找吾,咱们是自己人!”

    赵瑗的话一出,王顺不由得跟着一愣。

    心中赞叹到这国公爷年纪小小,御下之术竟然如此的炉火纯青。

    不但对于自己的家世如此清楚,身份尊贵却又如此的平易近人,自己不经意间就被拉拢过去。

    更为难得是整个武将集团之中,大多数都暗中支持建国公,自己也是毫无例外。

    因此这个所谓的自己人,倒也算是实至名归。

    何况殿前司禀官家旨意,将自己的这个东三班宿卫建国公,冥冥之中也是缘分使然。

    “臣不敢僭越,只是国公爷有何事尽量吩咐,定当全力而为!”

    王顺言语之中透着诚恳和憨厚,这一份情谊赵瑗显然是能够完全感受得到。

    两人就这么一来一回的说着,不知不觉便到了资善堂。

    毕竟这里是皇子们读书研习之所,王顺只得领着众人在外面候着。

    赵瑗与王顺相视一望,一路上,一席话,言谈之中颇为有些投机。

    赵瑗心中想着,王顺毕竟从军多年,必定十分痛恨金人。

    但凡亲历过对金作战的将领,大多都会为岳飞而惋惜,也会为赵瑗这样逼宫求情的义举而感动。

    只不过王顺是低阶武官,且又是第一次相见,总归难免有些拘谨。

    并且一路上的言语之中,诚实恳切,看得出来颇为认同自己逼宫求情之举。

    “此人必能为我所用!”这样的念头在赵瑗心中掠过。

    赵瑗毕竟来自后世,非常清楚此时的大宋虽然国力贫弱,但确是武将最为高产的时期。

    过了这个高峰之后,只会某些时间段零星的出现一些名将。

    对于自己而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从而将整个武将集团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凡文治武功且开疆拓土的明君,手中都有一帮名将为自己浴血沙场。

    秦皇之王翦蒙恬,汉武之卫青霍去病,隋文之杨素韩擒虎,唐宗之李靖李积,都是一代雄主的左膀右臂。

    如若韩世忠和岳飞这样的名将将来能成为自己的股肱之帅,再辅以像吴璘、刘锜、王德、李显忠这样的一大帮猛将,大宋何愁不能一统四海。

    这将是一幅多么波澜壮阔的画面,一想到这里赵瑗不禁有些喜上眉梢。

    正当赵瑗还沉浸在思索之中,抬头一望,资善堂的范老夫子此时和两位直讲已经在门口迎接。

    “学生见过范夫子,两位教授!”

    赵瑗恭恭敬敬的对着三位老师行着礼,虽然自己身份尊贵,但一入学堂便要行师生之礼。

    “臣等见过国公爷!”

    范冲领着两位直讲便是以臣子之礼回应道。

    大宋历来重视皇子的教育。

    资善堂一直从仁宗时期沿袭至今,虽然赵瑗不过是皇养子,但却与真正的皇子并没有半点差别。

    可见赵构为了续宋这件大事,也是下足了功夫。

    当初赵瑗和赵璩入宫后,便先后入读于资善堂,并且聘任大儒朱震和史学大家范冲为两人的老师。

    教授内容一般不但包括经史和诗赋,还有书法、绘画和德育。

    这一番名师指导下来,让皇子可谓是通经而晓义,知古今治乱。

    “国公爷,今日到的挺早!”

    范冲的这个话明显带有些讨好的意思。

    以往他对于赵瑗始终有些不太喜欢,不喜欢他的激进,不喜欢他以往的少言寡语。

    或许是因为史学大家的缘故,范冲反而更追求四平八稳,因而赵璩反而更让他欣赏。

    然而他喜不喜欢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家喜欢。

    既然官家喜欢的,那么便是自己要去喜欢的。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学生自然不敢忘记先贤教诲。”

    赵瑗的这一番话倒是让资善堂的这帮夫子们感觉有些陌生。

    在他们看来,以往的建国公有些少言寡语,口舌并不是如此的活泛。

    可是现在的建国公似乎一场大病之后,整个人的气质和气场都全然不同。

    似乎变得更为活跃,也更加有朝气蓬勃之感。

    “国公爷能如此勤勉,乃是大宋之福!”

    范冲自从那日被官家训斥之后,自我反省了许久,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官家对于建国公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当他看到内侍省和殿前司已经分别为赵瑗配置了金辇和侍卫,看这个架势已然有些储君的风范。

    “瑗何德何能,不过是尽心尽力罢了,大宋之福万不敢当。”

    赵瑗一听这范冲话里有话,便做出一副愧不敢当的感觉,从而期望能够套出范冲更多的信息出来。

    “国公爷差矣,汝有北伐中原之志向,又有保全能臣良将之德,德才兼备自然万众瞩目。”

    “话虽如此,议和是官家既定国策,北伐便是遥遥无期,至于保全良将,却也是有心无力。”

    赵瑗装出自己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便是想要探究一下范冲面见官家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

    “非也,国策并非一成不变,因势而变也在情理之中。”

    范冲将这话点到为止,也算是给赵瑗卖了个人情。

    他又何尝不知官家父子二人都是在自己身上套话而已。

    莫非官家真的会改变主意?

    听着范冲的这些话,赵瑗敏锐的意识到话里有话,或许所谓的太祖托梦真的对官家影响巨大。

    官家虽然多疑谨慎却又优柔寡断,虽然不会轻易表露出自己的立场,但又经不起旁人的劝说从而摇摆不定。

    对于这样性格的人,赵瑗觉得就应该多发动有用的人去多方影响才是。

    他觉得自己今天应该趁着大宗正这样的宗室首领在场的情形之下,尝试走走第二步。

    既然自己有可能已经影响了官家,那么在这么好的情势之下就要再火上浇一把油。

    “学生赵璩见过范夫子,诸位教授!”

    门口突然而至的一句话,打破了赵瑗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