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 了如指掌

    皇城司对于朝堂内外的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赵构自然也没有回避钱愐的必要。

    只不过他现在处于极度犹豫之中,而自己身边能够畅述的人并不多,钱愐显然是其中之一。

    “臣只知为君分忧,议和乃是国策自然有官家和诸位相爷决断。童谣之事,官家切莫放在心上。”

    钱愐明白自己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的倾向性,最好的办法便是推个干干净净。

    自己的职责是用好皇城司,从而为大宋和官家出力。

    至于其他的事情,通通不闻不问便好。

    并且他巧妙的将话题又引到童谣上面,从而轻松的化解这道难题。

    钱愐既是武将世家,又是外戚身份,处事之道自然是更为中庸一些。

    “无妨无妨,孩童玩闹而已。眼下金军是何动向?岳飞统管之京湖诸军中有何动静?”

    对于钱愐的这个态度,赵构心里自然是非常满意。

    至于童谣,他虽然嘴上说得轻松,但内心还是会泛起一些波澜。

    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一个个一桩桩都明确指向岳飞,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决议。

    现在回过头来看,金人惧怕的更应该是自己力保的,岳飞恰恰就应该是大宋的定海神针。

    同时他担忧岳飞下狱的日子,谁来抵挡金军,且所谓的岳家军会否有哗变的可能。

    “回官家话,机速房与皇城司在京湖、川陕和江淮三线均密切关注,暂未发现金军有何动向。至于京湖诸军,王贵暂时执掌,未见有何异常。”

    机速房原本就是枢密院下辖的谍探机构,与皇城司在军情刺探上会有着分工与合作。

    只不过机速房只对军务谍探,而皇城司则权限没有任何限制。

    “王贵此人如何?”

    “臣以为,京湖诸军之所以能百战百胜,乃是岳飞善于谋划之结果。至于王贵,不过一将才而已。”

    “哦,何以见得?”

    赵构不是没有深谋远虑过,他最为担忧的便是如果诛杀岳飞,京湖诸军这副重担谁能挑得起来。

    王贵此时是副帅,那么自然是他顺理成章。

    “此人刚愎自用,心胸狭窄,数次大战皆无出彩之处。臣以为,恐怕难以担当一路主帅之重任。”

    “朕知道了……”

    正当赵构和钱愐在殿内细数着内外情势之时,韩世忠却正气喘吁吁的在外殿的官道之上一路小跑。

    虽然身体疲累,心中却倍感欣慰。

    这一切源于自己收到王顺替赵瑗带过的口信。

    原来赵瑗在资善堂与大宗正聊完之后,便继续走着自己的第二步棋。

    那便是一面让李裕文利用休沐的时机,出宫找些人来传递自己拟好的童谣。

    另一面则是让王顺去面见韩世忠,顺便带过去取自己的口信。

    “以武议之策面圣,搭救岳飞!”

    韩世忠接到这个口信之后,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没有想到建国公赵瑗,以一己之力竟然将搭救岳飞之事搅得官家不得安生。

    更让他钦佩的是,如此少年便能目光长远,且有如此爱惜帅才。

    “看来自己也要多与国公爷走动走动,不能任凭秦党肆无忌惮。”

    韩世忠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整个朝堂大多数武将已然将赵瑗看成拥立的对象,而秦桧领着自己的那一党则大张旗鼓的拥戴赵璩。

    可是在大宋重文抑武的氛围之中,武将太过于弱势,从而造成赵瑗在宫中也有孤立无援之感。

    走着走着,韩世忠便到了选德殿门外,他虽然贵为大宋枢密使,但这样冒然求见已然有些不合规矩。

    “劳烦内官通报一声,臣枢密使韩世忠有要事求见!”

    韩世忠毕竟是大宋主管军务的枢密使,不比一般朝中大臣,有临机面圣的权限。

    因而他对着殿外的小太监客客气气的说道。

    小太监机灵的走到殿中,附在内侍张无为的耳边耳语了一番,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启禀官家,枢密使韩世忠有要事在殿外求见。”

    张去为瞅准了赵构和钱愐两人说话的空档,轻声细语的说道。

    “宣!”

    韩世忠金刀大马的走入选德殿,见到钱愐也在场,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心想着官家此时召见提举皇城司,莫非有什么大事发生。

    但是他明白留给岳飞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开弓没有回头箭,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臣韩世忠觐见官家!”

    “韩卿如此急急忙忙的见朕,有何要事?”

    赵构并不没有让钱愐回避,由此可见皇城司在官家心中的地位。

    “乃是关乎议和之事,臣冥思苦想数日,有一以武促和之策,献与官家!”

    韩世忠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单刀直入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他和赵构之间的情谊,可谓是相当的不一般。

    一来韩世忠本就是拥立赵构上的从龙之臣,可谓是同甘共苦,经历生死。

    二来韩世忠在镇压苗刘兵变之时,同样对于赵构有救命之恩。

    并且整个大宋的军务大多是韩世忠这个枢密使扛下来,因而在官家心中的分量十足。

    眼下的大宋,第一要务本就是对金的军务之事。

    但凡韩世忠有要事求见,都可以特许行使临机之权。

    “哦……”

    赵构一听,心中又是一惊。

    他明白这所谓以武促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连串的人都在自己面前绕来绕去,总是绕不开岳飞二字。

    自己的养子建国公赵瑗,自己的后宫之主吴贵妃,自己的皇叔大宗正赵士?,自己的枢密使韩世忠,再加上所谓的太祖托梦和童谣谶语。

    所有的所有通通都指向一个人,岳飞!

    就连自己身边最为信任的提举皇城司钱愐,都在有意无意的说着岳飞的好话。

    “臣以为议和也好,北伐也罢,皆是为了大宋走出困局。因为如若朝廷决意议和,那么臣想以武促和才是上策!”

    韩世忠是武将出身,又是掌管军务的枢密使,他走的是一条与秦桧完全不同的路。

    官家贪图安逸稳定,从而不思进取,对于朝臣而言是人尽皆知。

    秦桧正是利用自己和金国的关系,利用好官家求和的心理,才使得诛杀岳飞以求议和的这条路能够行得通。

    赵瑗的一系列操作和提醒,让韩世忠看到了武将救国的这条路。

    “那韩卿说说如何以武促和!”

    自从赵瑗逼宫之后,一连串的人都在力劝自己,虽然各自表述不同,但都离不开岳飞和武力。

    这些人当中谈到武力,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韩世忠。

    因而赵构倒是非常想要听听韩世忠对此有着一番什么样的见解。

    “臣以为,以武促和乃是三步走。开释岳飞,率军北进,逼金议和!”

    韩世忠来不及多想,便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一股脑的透露出来。

    “这岳飞好大的面子,让汝等一个个在朕面前为其求情。”

    赵构一听,虽然自己有些下定决心要以武促和,但心中却不免有些酸酸的。

    对于他而言,所有的人都是臣子,不过是自己手中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

    然而岳飞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却也让他这个当皇帝的有些危机感。

    “岳鹏举心直口快,但对官家忠心耿耿,精忠报国四个字不单刺其体肤,更是入心入肺!臣以为岳飞从未有过任何不轨之心,如若真有反意,手握重兵之时随时可反且无人可挡。”

    “嗯……朕自然明白,韩卿说说如何三步走。”

    韩世忠的一席话说的赵构有些释怀,细细回想起来也确实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