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七章 共同进退

    赵瑗的这一连串的话,听得岳飞后背直发凉。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却从来没有人如此透彻如此推心置腹的来开导自己。

    并且赵瑗的这席话都是句句属实,虽然有些官家和朝廷的多疑造成的,有些是奸人诬告陷害造成的,但却已然成为既定事实。

    这些都是岳飞过往挥之不去的事实,也是能够为奸人所利用的事实。

    他一心为国,却被朝廷猜忌,被奸臣陷害。

    他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别人手中的把柄,被用来攻击他的人品和声誉。

    他的军事才能,被人怀疑是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他的功绩和成就,被人遗忘和抹杀,只留下了朝廷认定的所谓罪臣。

    “国公爷字字珠玑,臣定当铭记在心。”

    岳飞再次起身对着赵瑗拱手行礼,以示自己对刚才那番话的认同。

    赵瑗恳切的言辞让岳飞并没有感觉到教训的口气,而是一言一语之中都充满着浓浓的关切之情。

    这份关切之情让岳飞内心深深的感激赵瑗,自己在危难时刻能够不惜搏命般的挺身而出,现在又能说出这样一番逆耳忠言。

    赵瑗连忙起身回礼道:“眼下不宜与秦党撕破脸皮,更好的保护自己就是为了更好的将来。”

    这话一出,让韩世忠和岳飞两人心头一惊。

    国公爷的这个话,颇为有些主战派领袖的风采。

    根本不像是在和两位统兵之帅论道,反而像是在布置重大任务一般。

    随即两人对视一望,心中紧接着又是一阵喜悦,看来这主战派恐怕是有主心骨了。

    以往的朝廷主战势力,张浚和赵鼎入相之时,虽然有力主北伐的愿意,然而主张却并不明确。

    自从张浚下野之后,秦桧和赵鼎便成为平衡朝堂的左右丞相。

    赵鼎虽然不算主战派,但从内心和实际都更倾向于主战一方。

    然而随着赵鼎的下野,主战派便再无能领军人物。

    韩世忠和岳飞等一大帮武将,他们心急如焚,空有北伐之志,却被大宋重文抑武之策所束缚。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北方的金人肆虐,却因朝廷的猜忌和牵制而无法施展拳脚。

    这些武将们心怀赤诚,一心为国,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武力和智慧,为大宋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然而,朝堂之中却不乏沉迷于安乐和享乐的声音,对武将们的雄心壮志视而不见。

    更何况大宋朝廷更倾向于任用文官,认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武将们的功绩和威望,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种威胁,一种需要被遏制的力量。

    武将们根本没有任何的权限,只能是遵循和依照朝廷策略行事。

    朝廷制定议和之策,那么武将也就只能眼睁睁的被罢免兵权,从而在一旁干着急。

    “岳帅,本相以为国公爷之言可谓切中要害,虽然汝逃过一劫,然难免秦党仍会继续加害。还需小心谨慎应对才是。”

    自从岳飞被陷害进了大理寺,韩世忠也是整日提心吊胆。

    他和岳飞本来就是惺惺相惜,并且在朝中也是共同进退。

    如若岳飞不保,那么唇亡齿寒的道理也就不言自明。

    “某再入军中,必定专心治军,谨小慎微,不闻不问朝堂之事。”

    岳飞叹了一口气,有些失落的说道。

    原本自己的对于大宋一片苦心谏言和行为,却没想到竟然成了奸党加害自己的把柄。

    “吾听闻秦桧在帅爷军中有同党,从而借机诬告陷害,王贵与王俊之流还请多多当心。如若能够借机清除,则可永绝后患,此时切莫有妇人之仁!”

    赵瑗清楚的记得,后世各类传记之中大多都是王贵借机诬告,从而使得岳飞被伪证所陷害。

    王贵之所以会背叛岳飞投靠秦桧,便是顾及到了当时的大势。

    官家和秦桧议和的意图非常明显,而且岳飞注定难逃一死,跟随岳飞就是一起死的结局。

    因为王贵的小人做派,便使得岳飞所谓的罪证坐实。

    “此事回到军中臣定然会查明真相,如若果真如此,定不轻饶!”

    岳飞斩钉截铁的说道,入狱后让他看清了世间百态。

    也使得他更加坚定了欲成大事,必定要不拘小节。

    “原本几路军中颇为团结,不过是秦桧和张俊沆瀣一气,扰乱了风气。”

    对于眼下军中的种种乱象,身为枢密使的韩世忠有些恼怒。

    当初一起抗金的几路大军,现在许多军权都落入了秦党亲信的手中,让他也是很是气愤。

    “军权之事,还须从长计议,往后吾还需要韩枢相鼎力相助才是。”

    武将对于军权的看重,赵瑗必定是非常清楚。

    虽然韩世忠此时已经贵为枢密使,但实际上权力非常有限。

    他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深陷于朝廷的权谋斗争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他空有一身统兵之能,却无法在战场上为国家拼杀,只能在朝堂上与那些权臣们勾心斗角。

    韩世忠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渴望能够为大宋做出更大的贡献,但却被束缚在了这小小的朝堂之上,无法动弹。

    毕竟朝堂之中对于军权而言,则把控在官家和秦桧手中。

    眼下大宋的抗金战线,基本就是三个方向,即东路的江淮、中路的京湖和西路的川陕。

    川陕的军权向来都是在吴氏兄弟手中,自从吴玠去世之后,其弟吴璘便执掌川陕。

    远离朝堂的吴璘,并没有过多参与到朝堂的纷争之中,但是韩岳二人的私交向来不错。

    而韩世忠和张俊免去军中职务之后,江淮诸军则被秦桧和张俊的亲信把持,这便是韩世忠愤怒的原因之所在。

    在赵瑗看来,既然无法改变官家的意图,也短时间内无法扳倒秦桧,那么只能像隐忍和抑制秦党。

    然后再找机会逐渐壮大主战的势力,继而诛杀秦桧,清扫秦党。

    “既然如此,还请国公爷谋划一番,朝堂之中断不可让秦党独大。长期以往,恐怕大宋危矣。”

    韩世忠诚恳的对着赵瑗说道,对于国公爷的手段他还是非常清楚。

    主战派也希望能够在朝堂之中出现制衡,从而避免被秦桧一党一点一点的蚕食掉。

    “眼下朝堂左右二相,有一位空缺,因而需要左右平衡方可制约秦党。”

    赵瑗口中所说的左右二相,便是自南渡之后大宋朝廷采用的两相制。

    大宋有丞相之实而并无丞相这个称谓。

    赵构南渡之后,一般而言是左右仆射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左右丞相。

    此时的大宋朝堂只有秦桧一人出任丞相,导致其一人专权。

    面对着秦桧这样的乞和投降之人把控朝堂,必然对于主战派将来力主北伐造成巨大障碍。

    赵瑗的想法既是能够平衡朝堂权力,也是能够让主战派逐渐回归强大。

    “依国公爷之见,可举荐何人?”

    韩世忠明白自己没有左右朝堂的能力,但他认为赵瑗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已经在谋划这样的大事。

    以赵瑗之能,既然能够阻挡官家委曲求全般的议和,既然能够将岳飞保下来,那么也一定能够可以将制衡秦桧的人送上去。

    “二位以为,张浚如何?”

    赵瑗这个话一出,韩世忠和岳飞相视一笑,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为合适的人选。

    此张浚并非彼张俊。

    张浚也是南渡之后拥立赵构的从龙之臣,熟悉军务且对岳飞和韩世忠都有提携之恩。

    并且同样久居相位,无论是对于政事还是军务都颇为熟悉。

    更为重要的是,张浚在朝中的资历深厚,完全有压制和制衡秦桧的实力。

    只是此时的张浚已经被弹劾贬谪到了地方州府,远离朝廷中枢,想要朝廷再行启用也是难上加难。

    然而张浚虽然资历颇深,才能却相当平庸。

    只不过在赵瑗看来,张浚志大才疏只能是暂且制衡秦桧的棋子,也难堪将来的大任。

    “张浚此人倒是颇为合适,只不过眼下有失圣眷太久,恐难以再行启用。”

    韩世忠身为枢密使,对于朝堂政治的格局非常清楚。

    如果想要再增加一位丞相,从而使得左右平衡,那么秦桧肯定是会拼命阻拦。

    以赵瑗的谋划或许能够成功,但必定是困难重重。

    并且张浚已经好几年没有进入朝堂的核心圈层,官家是否再信任,同样也是个问号。

    “此事也只能是徐徐图之,关键时刻亦要借助韩枢相之力。”

    对于和秦党的抗衡,赵瑗非常清楚是个漫长的过程。

    以官家多疑和善变的性格,不会轻易的去启用一个下野之人,也不会全信秦桧的话。

    因此只有通过全盘谋划之后,才能一点一点影响官家,其他的便只能交给时间。

    “这个自然,臣必定全力而为。”

    韩世忠在朝中已然是仅有的主战派之中的高官,并且整个朝堂已经被秦桧牢牢把控,他已有独木难支的感觉。

    何况自己这个枢密使在秦桧的疯狂打压之下,都随时有可能面临着被去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