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长信殿。

    “陛下,雍州郡主已入京三日,冀州世子、青州世子也已入京,二人还带了明玉郡主、常乐郡主,不知陛下预备何时诏他们入宫觐见?”礼部侍郎将诸事向她禀了一遍。

    萧晏手中把玩着国师送来的物件, 漫不经心道:“再过几日吧。”

    李信瞧了她一眼,上前一步,拱手一礼,说:“陛下,如此恐有不妥……几位世子毕竟代父前来,陛下如此轻慢他们,只怕他们会心生不满。”

    “就算是冀王和青王亲自来,也只是朕的臣子,一切按规矩办便好。何况,他们也需些时日多沟通一二。该叙旧的,该互诉衷肠的,该相互窥探的,都需要时日,不是吗?”萧晏会心一笑,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手中物件。

    李信见她主意甚定便不好再说什么,如今各方势力齐聚,波谲云诡,再看看也好。只是不要生出什么乱子才好。

    李信等人走后,萧晏才放下手中的物件,手指在桌上来回轻敲,若有所思。

    “陛下,这几日各州人马已开始有了动作。”林墨拱手禀道。

    “嗯。朕也许久不曾出宫了,今晚,你随朕出宫看看吧。”

    “是。”

    暮色渐浓,林墨早已牵着马在宫门口等着萧晏。

    萧晏穿着玄色宽袍,头戴玉冠,手执玉扇,风度翩翩,她平日便喜着男装。林墨见她来了,拱手一礼:“陛下。”

    萧晏虚抬了抬手,走至马前,抚了抚马鬃,眉梢浮上笑意:“走吧。”

    “是。”林墨应了一声也回身牵马。

    两人欺身上马,直奔长安街。

    两匹良驹不多时便将二人带到热闹非凡的街头,长安街中华灯初上,人头攒动。三州使臣入京才有这般热闹,这样的光景,还要持续几日。

    顾夕昭本不为所动,无奈琉璃和青竹听闻外面十分热闹,按耐不住想要出去的心,时常在她耳边念叨,她想着入宫后,怕是也难再看到这宫外的景色,于是也换了常服带着面纱领着她们出了门。

    街道两旁十分热闹,晚上不营业的店铺门口也都张着灯,这几日的夜市生意是要好过白日的。

    夜晚,总是比白日多了些暧昧和隐晦。白日里不能宣之于口的事,到了夜晚也仿佛有了说出口的勇气。

    街旁许多的小商小贩不住热切揽客,烟火气十足,顾夕昭往日其实在雍州不曾见过这般光景。

    四州皆是男子掌权,大周的政令下到四州往往不能推行。

    四州的女子比起京中地位还要卑微许多,白日抛头露脸尚可,夜晚还是不大出得门去。

    顾夕昭突然有些许喜欢这个地方了,来了些兴致。

    萧晏和林墨将马安置好,也投入这人海中。

    萧晏手执玉扇,走在人群中,时而笑着抬起手臂侧身避让嬉闹的孩童,长长的发尾随着她的动作摇摆,青春恣意。时而又驻足摊前,老神在在的询问一二。与那个端坐庙堂的冷峻帝王判若两人。

    萧晏自小就时常出宫游玩,先帝也曾微服带她出宫过几次,十分欣慰自豪的向她展示自己一手创造的盛世光景。

    那时候萧晏还小,跟在父皇身后,也向这盛世投去满是希冀的目光。

    琉璃和青竹买了不少物件,钗子首饰胭脂,女儿家最喜欢的。

    顾夕昭看着她们见什么都欢喜的纯真模样无奈摇了摇头,看什么都很新奇,一条街才逛了小半,手中就已大包小提,恨不能头上都顶着,着实拿她们没办法。

    她自顾自的走在前面,时而回头看看这两个丫头。

    行至一处书摊前,驻足看了看,这个书摊的许多话本子,都不曾见过。她随意翻看一二,不觉的看入了迷。

    直到琉璃唤她,她才回神。对着老板笑道:“这话本子十分有趣,很是新奇。”

    “姑娘,我这个摊是时下京中最流行的书摊,我不卖四书五经,不卖古今着典,只卖话本子。这些话本子,都是极受欢迎的。姑娘不妨买上几本看看,也便宜的。”摊主十分得意的介绍着自己的摊子。

    顾夕昭莞尔:“那劳烦您给推荐几本吧。”

    “好嘞。”摊主忙不迭的挑了三本递给她。

    顾夕昭有些诧异,只三本?

    “姑娘?”摊主见她发愣,将书朝前递了递。

    “我有些不解,我既要你推荐,你为何不趁此机会多卖几本给我?只给我三本?”顾夕昭直接问了出来。

    寻常商贩自然是多多益善的,确实让她有些不解。

    “这三本是不同类型的,姑娘看完有喜欢的类型再来找我,我日日在此处的,到时我再按照您的喜好给您推荐,再说了,您这来逛街,拿这许多书,怪不方便的。”摊主笑得真诚。

    “多谢。”顾夕昭莞尔一笑,吩咐琉璃付了钱。

    之后一连几处摊子都是如此真诚的商贩,大周治下民风竟如此淳朴,雍州拍马不及,其他三州又如何呢?这真的是父王口中那个狠辣的皇帝治理出的天下吗?

    “小姐,前面好热闹啊,那么多人,不知道是干嘛的。”琉璃十分好奇的张望着。

    顾夕昭回神定睛一看,确实里三圈外三圈围满了人,她也起了好奇之心,笑道: “那去看看吧。”

    是卖艺杂耍的,她们看了一会儿又继续往前走。

    前面是一处猜灯谜的摊子,摊子摆在一处茶庄门口,所以地方很大。许多男男女女驻足此处,还有些便是看热闹的了。

    各式各样的花灯,还未到中秋,已有了些许氛围,张灯结彩,令人眼花缭乱。许多情侣浓情蜜意的拿着灯谜猜着,还有些亲密耳语不知说了什么,笑得十分开心。倒也有些上元节的氛围。

    “这灯谜如何猜?”顾夕昭不知京中的规则。

    角落里猜灯谜的萧晏闻声回头看向她。深邃清冷的眉眼在灯影交错下,添了几分温婉。以纱覆面已是极美,一双眸子清澈透亮,不知摘了面纱会是怎样。

    京中的人不会不知道猜灯谜的规则,摊主知她是外地来的,更是热心介绍: “姑娘,每盏灯下有谜,依据灯的样式复杂程度,谜也越来越难。彩头自然也越好。”

    “原来如此。”顾夕昭抿唇一盏盏灯看过,走到一个精致兔儿灯前她绽开了眉眼,伸手将灯谜拿近仔细瞧了瞧。不消片刻,便有了答案。

    顾夕昭一连解了好几条谜面,步子也渐渐来到最复杂的灯前,谜面自然也是今日的最难。

    彩头是一支步遥,样式十分精美,顾夕昭看了一路的摊子也没有遇到喜欢的,竟在猜灯谜的摊子上看到如此喜欢的,她有些想要。

    萧晏从方才她开始猜谜时就已退到人群中,她浅笑,莫名跟着她的动向一点点移动。在身侧稍远处暗暗观察着她。

    顾夕昭翻开谜面,微微蹙眉,良久眉头才舒展开来。应是已有答案。她刚想开口,便听到有人唤她。

    “阿昭。”

    她蓦然回首,是明谭。恰好一阵风吹过,将她面纱吹起。

    萧晏一怔,而后淡然一笑。她果然如传闻所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边上看热闹的人好些都在等着她破谜,也看到了她的容貌,不由发出声声惊叹,瞠目结舌直勾勾的盯着她看。

    风止,面纱落下,只露出顾夕昭清冷温柔的眉眼。

    明谭饶是见过她许多次,也被夜色中的她吸引,他温声道:“阿昭,我找了你许久。”

    自那晚以后,顾夕昭便对他避而不见。

    顾夕昭点了点头没有答话。

    “阿昭,此处人多,你先跟我走吧。”明谭伸手很自然的拉着她的手臂。

    刚才那一阵惊叹,和那些人看顾夕昭的眼神,明谭有些醋。

    远处萧晏的目光也落在明谭拉顾夕昭手臂的动作上,她眉头微皱,手上摇扇的动作一滞。

    顾夕昭缓缓低头看着他拉着自己手臂的手,明谭意识到有些逾矩,倏然放开了手。

    “姑娘,这谜题您可猜出来了?”摊主走上前笑着问道。

    顾夕昭目光轻轻略过那支步遥,摇了摇头,带着歉意一笑。摊主便略一失望,他这谜真的出的太难了?连着几日竟都无人能解。

    “我们走吧,阿昭。”明谭温声道。

    “嗯。”顾夕昭低低应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