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领导的分歧

    江奕在笔记本上,把这些都记了下来。

    转眼到了中午,李波对江奕说:“到吃饭时间了,一起去机关食堂吃工作餐。”

    李波就带着江奕,来到张志才办公室,等张志才一起去机关食堂。

    看到李波和江奕在门外站着,张志才看了看表,放下手中的文件,出门和两人一起往食堂方向走。

    张杨才走在前面,李波和江奕一左一右的跟在后面。

    正值饭点,一路上去食堂吃饭的机关干部很多。

    江奕注意到,很多人都朝他们三个人这边瞧,有的人还在轻声的议论着什么。

    江奕心里在想,可能是这些人第一次看到,县长身边多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以前江奕在煤炭局上班,煤炭局没有在政府大楼办公,政府大楼的很多干部对江奕都比较陌生。

    到了机关食堂,赵东来已在门口等着。

    赵东来作为政府办主任,平时也会陪张县长吃饭。

    今天赵东来出去协调了一个事情,回到政府已经到了中午时间,所以就直接在食堂门口等着。

    几个人陪着张志才进了小食堂。

    这个小食堂是专门跟县领导单独安排的。

    只有四大班子的领导才能在小食堂用餐,而其他干部只能在食堂的大厅用餐。

    江奕进入这个小食堂,有十个左右的小包间,每个包间都编了号。

    装修比大厅高了几个档次,菜品也很精致,不像大厅里的大锅菜。

    每个包间都有专门的服务员传菜。

    张志才喜欢跑步锻炼,所以,他的饮食也比较注意,一般不吃重油重口味的菜品。

    江奕看到,为张志才这桌上的菜,以牛肉、鱼、新鲜蔬菜为主。

    菜上齐这后,等到张志才开始动筷,其他人才跟着开始吃饭。

    吃饭的时候,张志才开始说话了。

    “东来,上午你去商业广场的情况怎么样了?”

    “目前,钉子户的情绪只是安抚下来了,但是要价还是太高。”赵东来说道。

    “安排信访办和红旗路街道一定做好维稳工作。开发商这边,我再跟董总沟通沟通,再想想办法。”张志才说道。

    “好的,我一会儿落实。”赵东来说道。

    上午,赵东来就是去协调昌龙商业广场项目拆迁问题。

    这个建设项目位于昌龙县中心城区繁华地段。

    这个地段本是一个露天足球场,足球场面积和标准足球场大小一致,但周围的看台比较简陋,跟学校里面的足球场看台差不多,是用水泥修的几层台阶。

    这个足球场周边是一些老旧的街道和商铺,较为散乱,缺少统筹规划。

    足球场也是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草皮也基本没有养护,只是周末的时候,有一些年轻人来踢野球。

    张志才来到昌龙当县长后,经过调研,觉得这个足球场占地面积太大,发挥的作用不大。

    张志才认为,不是他这个县长不重视体育事业。

    中国足球本来就踢得臭,何况昌龙这个小县城,足球的群众基础差,不可能能培养出来马拉多纳和罗纳尔多这样的球星。

    张志才想充分利用这个黄金地段,打造一个商业广场。

    张志才想到,昌龙这个地方,是海西省与西川省之间的重要通道,进出昌龙县的周边区县的客商络绎不绝。

    一直以来,昌龙县每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高于清州市其他几个县。

    因此,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广场,引入一批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品牌入驻,必将进一步带动昌龙县商贸业更上一个台阶,并且可以提升辐射周边的影响力。

    张志才认为,这个想法不是拍脑袋,完全是可行的。

    可是,当张志才跟县委书记齐正德沟通时,却没有得到齐正德支持。

    齐正德是土生土长的昌龙本地人。

    齐正德已经54岁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清州市农校的中专生。

    毕业后,分到昌龙县农业局工作。

    后来一步步当上了农业局的科长、副局长、局长。

    又从局长晋升为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后来先后当过县委常委和县委副书记。

    六年前当上了县长,三年前,上一任的县委书记调走,齐正德接任了县委书记。

    而空出来的县长位置,由张志才空降下来任职。

    齐正德在昌龙县深耕几十年,根基深厚。

    但是,正因为齐正德一直在昌龙县工作,保守有余,创新不足。

    加上年龄越来越大,存在守摊的思想,不太愿意冒风险。

    而张志才年龄才46岁,正是处于事业上升期,不甘于平庸,当太平官。

    上任不久,张志才通过调研,谋划了未来几年昌龙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但是,这些宏伟蓝图要实现,他一个人说了还不算数。

    毕竟,齐正德是县委书记,是昌龙县的“一把手”,是真正的NO.1

    所以,张志才有再好的想法和宏伟的蓝图,也得齐正德点头,才能形成决策。

    否则,张志才就空有一身功夫,也没法施展拳脚。

    商业广场这个项目一开始提出来,齐正德就没有点头。

    齐正德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拆迁户安置问题;二是建设资金问题。

    张志才作为县长,一开始,他还不想和县委书记齐正德翻脸。

    但是,这么一折腾,就拖了两年时间。

    尽管齐正德有顾虑,不支持。但是,张志才一心想推动这个项目落地,就不断在齐正德面前游说,争取说服齐正德。

    一次,齐正德被张志才缠着,有点烦了,就说道:“还是那两个老问题,如果你能解决,我也不拦你。”

    “你只要让我干,什么问题我都愿意扛。”张志才也不含糊。

    齐正德继续说道:“拆迁安置不能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你们县政府全权负责;还有建设资金的问题,财政肯定是没有钱的,一分也出不了,你们县政府自己想办法解决。”

    “行,没有问题。”张志才这才说服了齐正德。

    几天后,商业广场项目通过了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张志才找到了老同学董国华。

    董国华是张志才高中同学,董国华没有考上大学,就开始经商。

    从小包工头,一步步做到了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成立了国华房地产开发公司。

    国华公司在清州市开发了好几个标志性的楼盘,在清州市名声鹊起。

    昌龙商业广场的建设,拆迁补偿这一块肯定会垫付大量的资金。

    到了建设阶段,也需要有实力有口碑的公司来建设才行。

    在县政府不出一分钱的情况下,只能找金主爸爸来承担。

    所以,张志才就想到了董国华。

    因为董国华的有实力也有口碑。

    但是拆迁的时候,却遇到了钉子户,影响推进商业广场项目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