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僧粥晓分惊腊日(二):腊八粥与茶泡饭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天佑二十二年的腊月,小寒与腊八同过。

    一侯雁北乡,二侯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飞禽的生命活动,已经感受到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温暖生机。

    三九之时,是姑苏城最冷的时节。

    前朝杭州太守苏东坡到灵隐寺过腊八节,便见僧人拿出豆子米面熬成粥,赠予施主,帮穷人过冬。

    他于是复用游灵隐寺前韵,提笔写下“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因而这一习俗目前不止存在于寺庙、道观,还渐渐步入寻常人家,成为平民百姓过腊八的传统之一。

    三清观香火旺,又有茶楼生意,逢年过节都能出一大份力接济贫苦人家。

    腊八粥食材的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芝麻、核桃、杏仁、瓜子、松子、葡萄干,一样也不少。

    粥汇百味香,家有百味甜。粥味带着年味,便有了年俗。

    本不是丹一多管闲事,这些食材是潼逍道长吩咐人千辛万苦搜罗来的,怕被哪个不长眼的吃了,她特地才吩咐着放在库房中,专门过年用。

    因一些茶事相关,丹一每年都要去几趟杭州西子湖,她曾在杭州,听说过杭州人口中腊八粥的来历。

    相传释迦牟尼成佛前修行苦练饿昏在地,被一个牧女用鹿奶救活。释迦牟尼恢复体力后,在菩提树下静悟,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

    因为不喝露奶,所以这个饮品在华夏便演变成了用杂粮和野果组成的稀粥。

    于是她得出了结论:杭州人比苏州人更会编故事。

    除了腊八粥,有一桩茶楼的三清观,在腊八节还做另一种更受欢迎的食物——茶泡饭。

    茶泡饭原是从西南之地的油茶里学来的。其他茶泡饭一般黑成一团。三清观中有独特的制法,煮出的茶泡饭,其中有一股清香气。

    先是热锅将油炸粉末翻炒,再将沸水全部倒入大锅之中,待到锅开后,再把龙井茶高末放入其中,开煮后沥出茶油汤,再次开锅,然后置入炒熟的花生米,放盐与姜末,再放入前一也烧好的米饭便可煮成茶泡饭。

    起锅再撒一把葱花,飘香十里,三清观前长队也能跟着排十里地。

    也就只有三清观这种名头的观,才有龙井的高末。寻常人家若有也是沏茶卖了换现钱,哪还有多余的来做茶泡饭呢。

    丹一起的不算早——至少当她睁开眼时道观中的人已经忙碌了半天了。

    因先前已经给道长告假过,因此她并未参与进制粥中,简单洗漱过后,刚巧在门口碰上了潼逍道长。

    “道长早啊!”丹一没规没矩地打了个招呼,“茶泡饭做好了,给我留五六个人的量,待会我遣我弟弟过来拿!”

    潼逍道长站定,眼角眉梢凌厉,道:

    “成何体统!”

    丹一嬉皮笑脸道:“错了错了。”旋即抱拳拱手,补下了这个礼节。

    瞧着她伸着懒腰出了道观的大门,道长才兀自叹气,浅笑着摇了摇头。

    正山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丹一沿着观前街行走,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步子,对着下头绿水上的一座摇橹船喊:

    “我是观中的女道士,老人家载我一程可好?”

    那只摇橹船便停下了,老先生拄着船橹子,眯着眼睛看向丹一,模样慈眉善目。

    他摇橹靠岸,高喝:“三清观施粥,道长今日怎不在观中?”

    丹一一手提裙一手撑地,跃下地面,稳稳站到船上。

    “您不是也没去?这都没有摇船的,全跑去喝粥吃茶饭了。”

    “赶不上喽——”老先生荡起橹,小船悠悠在河中行驶,“道长要去何处?”

    “由巷。”丹一脆生生道,盘腿坐在船舶上。

    “老人家若想吃茶泡饭,我让潼逍道长留下了,两个时辰后您在下船处接我,我给您留一份。”

    老先生笑弯了眼。

    小船飘过岸边有卖灶司菩萨像的。丹一便伸长胳膊向岸上递铜板,再将灶司菩萨像伸手够回来。

    陈婆婆和关娘子是信奉九天东厨命灶王府君的。灶司菩萨管着各家的灶火,辟邪除灾,迎祥纳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果然到了小院里,关娘子便迎了出来:“丹一,快进来,就等你了!”

    “关莘呢?”丹一左右张望,没看到弟弟的身影。

    “那个浑小子,”关娘子无奈道,“一大早便嚷嚷着斗鸡去了!”

    十五岁,块头虽然大,到底心性是个孩子。

    “那等他回来,便让他去拿我给留的泡饭,再晚就没有了。”丹一叮嘱道。

    一进屋门,便闻到腊八粥的枣香。陈婆婆递上自家煮的腊八粥,五十多岁的眉眼间都是笑意。

    自家的虽比不得道观中的丰富,但到底有家的味道。

    陈婆婆将灶司菩萨的像,压到高粱杆制成的饺子帘下,往后待到小年夜再拿出来,全家共同祭灶。

    关莘抱着瓷粥罐回来时已是晌午。关娘子把瓷粥罐中的茶泡饭重新放到炉子上加热,一家人热乎乎地吃了顿泡饭。

    丹一和关莘到岸边时,上午的老先生果真撑船等在那儿。

    “去后塘茶楼,”丹一道,“咱们进茶楼吃去。”

    丹一主动去了船头站着,吩咐关莘抱着罐子坐在中部,保持好平衡,防止翻船。

    瓷粥罐中还有冒着热气刚装上的茶泡饭。

    老先生不解道,“今儿腊八,后塘茶楼不开业啊。”

    虽然疑惑,但还是照着丹一的话摇起了橹。

    丹一笑道,“怎么会,我说它开,它必定开了。”

    说罢,回眸看到街边正有卖山茶花制成的花环手链,嗔笑着便在河中向岸边讨了一个,旋即将两个铜子扬手再抛过去。

    姑苏常有这种鲜花制成的小玩意。春日卖白兰花簪,夏日卖一大朵荷花与莲蓬,还有茉莉花的耳坠子、香包等等,皆颇受小娘子们的青睐。

    小舟行至茶楼前,茶楼的门果然开了,只是其中并不见客,惟有一位少年在门口守着。

    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