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0章 普华公司的条件

    既然成立研究所的决心已下,就要考虑这个研究所采用一个什么形式存在。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未来的农机厂设立一个技术部门,把这些专家汇集到一处开展研究。需要的实验设备、器材自己去搞。再与国内能正常开展研究的机构合作,有自己提出新技术的思路,相信比国外也慢不到哪里去。

    譬如苏东来不知道哪里找的研究矽钢片的单位,刘晓玲就很好奇,但苏东来一直都不说。想来这家机构对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也不知道以前交给国家的那些飞机、火箭发动机实物,对他们的研究有没有帮助。

    至于成立研究所的事就没必要跟苏东来汇报了。

    今天一早,卢彩霞居然看到隔壁刘晓玲来上班。正好有事要跟刘晓玲报告,赶紧就过来。

    “刘厂长,有件事必须要找你报告。”卢彩霞道。

    “哦,啥子事嘛?”

    “前天省报一个记者打电话来说要专访你,要我确定下时间。”

    “你叫他随时来都行,我一直都在。”听说是专访,刘晓玲知道躲不过去,这一般都是组织上的安排。

    听刘晓玲答应了,卢彩霞就准备回自己办公室。

    “等等。”刘晓玲叫住了卢彩霞。

    刘晓玲一直没想好怎么去找这些散落在各处的专家,是自己出去找还是让卢彩霞安排人去找。

    卢彩霞坐下来,等着明显有啥事还没拿定主意的刘晓玲的安排。

    自己都呆不了多长时间,这件事还是交给卢彩霞来办算了,刘晓玲终于下了决定。

    “彩霞,你找几个人去省科技大、省工业大学看看。有哪些教授被下派,下派在何处,还有哪些教授在学校。他们这些人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弄个人员清单出来。今后农机厂的产品开发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嗯,这件事要尽快办。

    对了,保不齐还有外省下派到巴蜀来的专家……算了,这一块我来弄。”

    卢彩霞一点都没觉得惊讶,即将成立的农机厂现在还没有任何产品,现在网罗这些专家研究开发新产品是应有之义。只是自己这些人都没想到要提前安排,看来跟刘厂长在能力上的差距确实存在。

    过了段时间,卢彩霞过来汇报说记者那里已经约好明天过来。

    那就等明天采访完后,自己要再去一趟省城找苏东来帮忙。

    第二天上午十点过,省报记者隋鸿星到了。

    专访的内容很程序化,无非是如何想到兴办知青罐头厂,罐头厂的推广意义。修建公社养老院的起因,如何管理,成效如何。然后就是帮助危旧房农户建新房、开办那么多集体企业(作坊)有何意义等等。

    刘晓玲回答的很简朴实际,从劳动力资源的转移、提高集体、社员收入,改善社员生活条件到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与方法。不断提到社员、小队、公社、镇上一直到县里、省里的大力支持,再三强调没有这些支持是办不成这些的。

    对于其他的效果,譬如带动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丰富市场等等,这些都是明显的。

    隋鸿星有些惊讶于刘晓玲的过于年轻。

    他一直以为能办出、办成这些事的,一定是对农村有着深刻认识的人,一定是具有丰富的阅历对现在农村发展有许多思考的人。

    然而,都不是。

    坐在面前侃侃而谈的就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在校大学生。从自己掌握的资料上看,最初提议成立罐头厂时,刘晓玲还不到十七岁吧。

    妖孽!天纵奇才!

    隋鸿星一直都以为自己能在省报工作并且早早独立撰稿就是天才了,现在么,看来以前自己有点夜郎自大。

    隋鸿星整理了一下记录,向刘晓玲核对了几处可能会引起歧义的地方。隋鸿星没忍住,再次询问了刘晓玲至今的人生轨迹,得知跟自己资料完全相同后,隋鸿星结束了专访。

    中午饭就在罐头厂食堂吃的。

    当隋鸿星知道罐头厂职工吃饭不要钱的时候,他决定留下来。

    他发现罐头厂职工吃饭不要钱这件事自己不知道,在刘家坝还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事呢?自己这一次的采访是不是有些浮躁,没有沉下心来,仔细认真地对刘家坝和向阳公社进行仔细研究和调查。

    “隋记者,明天我还要去省里出差,你要留下来多呆几天我就不能陪你了。有啥不清楚的,可以找王小兵、张文浩还有办公室的卢彩霞都可以。刘家坝小队的事可以找刘仁友队长配合你。”

    “刘厂长,你去忙你的。我估计会待一个礼拜的时间。”隋鸿星对同桌的王小兵等人点头道:“这几天就要麻烦各位了。”

    “没事。该做的。”王小兵几个人纷纷表示道。

    “你要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苏东来问刘晓玲。

    要清单很容易,省、市里都有专门的机构登记这些人员,以苏东来的关系拿到人员名单和下派的地址很简单。

    但苏东来得知刘晓玲有将这些人打包的意图,苏东来表示不理解。

    农机厂是需要专家技术人才,但你一个农机厂用得着这么多人吗?

    刘晓玲看苏东来非要弄清楚才肯帮忙的架势这才明白苏叔叔也不是个简单的人。

    权衡再三,刘晓玲终于讲出来依托农机厂,准备成立一个研究所的打算。

    苏东来为刘晓玲的想法震惊又佩服。

    一个国家工业不强不能算是强国,这个道理苏东来懂。运动之中,大量的专家被迫离开各自的岗位他也是知道的,但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做些什么。

    刘晓玲的打算让他还有些羞愧。

    “晓玲,我不如你。这件事你做得好。”苏东来道。“苏叔叔只能提醒你,规模不要搞太大。有些时候有些事你应该懂。

    你我都不能直接接触研究矽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