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1章 留守连

    古柏森然不记年,风霜历尽见青天。

    李清同巴拉巴拉说了半天,轮到宋长安时他却沉默了。李清同悠然的看着沮水河,一点都不心急。

    “你还记得他那个留守连吗?”

    良久宋长安终于开口了。

    “上次你们在新兵中搞甄别,却没有甄别他的留守连。”

    李清同脸上闪过懊悔之色,既然宋长安如此说,那留守连一定有问题。

    “我初来时,只以为那是他留下的一些亲信和骨干,毕竟他这么干也是人之常情。自己的部队征调上去还要被打散重新分配,还不如留下团里的精华,有助于他快速组建新部队。

    可是后来我发现,一个留守连里就有五六个连级副连级和多个排级军官,他们甘愿当士兵留下来,这就很不正常。这年头吃军粮的,谁不想当官管着几个人。

    我慢慢观察才发现,留守连里有几个人很有红色倾向,但我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共党分子。而他们在连里威望很高,所以留守连极其抱团,外人挤不进去。我的两个组员千方百计也没有融进去。

    我曾想过,杨文财要么知道这种事,不过以他大大咧咧的性格,他可能会毫不在意,只要留守连听他指挥就行。要么他就是那几个有红色倾向的后台,他们是一伙的。无论哪一种可能,前提是我没有那几个人是共党分子的证据。

    没有证据的事,我就不会妄作猜测。”

    宋长安瞥了一眼李清同,那意思就是我不像你们,疑神疑鬼胡乱猜测,都不知道红松是谁,就敢先抓人再拷打,我宋某人不屑于那么做。

    李清同大度的一笑,工作风格不同,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争个子午卯酉出来。

    见李清同没有回应,仍然是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态,宋长安只好继续说下去:

    “现在留守连已经取消了,整个连都被打散分到各个营任职,这也是保安团能迅速完成编制的原因。还有他的警卫班那十几个人都曾是兵王级的班排基层军官,个人战斗力很强。

    如今的保安团可以说已经被杨文财牢牢地掌控,他大手一挥,部队就会无条件的跟着他走。目前部队唯一的欠缺就是训练不足,至少还需要半年的强化训练才有正规部队的样子。

    所以我认为如果杨文财是你所怀疑的那样,大典之后率部离开,对此我不敢苟同。作为黄埔生,他杨文财应该知道,领着一帮还没有褪去农民性质的部队出走,那就是取死之道,绝不符合他的性情和风格。”

    其实还有几句话他没有说出来,你李清同不懂军事,成天瞎几把猜测,他杨文财是谁,听说连玄清道长都说他是花果山的猴子,还是那种给十车猴都不换的猴精。

    他不懂得商人做生意需要待价而沽么。一个没有战斗力的保安团,就是去了八路军那里,能得到人家重视么,会有他杨文财的地位么,杨文财绝不会干这种傻事的。

    当军官的都有一个毛病,部队就是自己的孩子,被人瞧不起或直接拆散,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留守连那个陈大壮陈连长是那几个人里面的吗?”

    “他是,而且还是头。忘了告诉你,那几个有红色倾向的都是原东北军的。而留守连有一半是东北军的,我问过他们,他们都是当年张副司令率部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打仗时被俘的,后来不愿意当红军被遣送出苏区根据地。”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如果中共想搞兵运,目前看这几个人有嫌疑。至于杨文财我没有看出来他有中共的倾向。所以对于杨文财还需要继续观察,不能太早下结论,毕竟他还是黄埔生,那是委员长的脸面。

    你们中统可以怀疑他,而我也可以不怀疑他,就凭他的所作所为,在中共眼里那就是个异类,是要被严重处分的,甚至是会被关起来判刑的。你认为他杨文财蠢吗?

    如果你怀疑有人想搞兵运,我的意思是先排除他,重点是原留守连那些人。不过即使是甄别,也要等到大典之后,不然保安团就乱套了。而且放到大典之后,你还可以借此机会看看杨文财的态度,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考验。”

    李清同听完就沉默了。他的沉默就代表他暂时认同了宋长安的观点。

    ……

    被何林木从地下室里放出来后,张大成和马业田两人都高兴不起来。

    晁清辉不仅是他们的书记,还是他们的兄长,引路人。对于晁清辉的牺牲,他俩是万般悲痛,发誓一定给晁书记报仇。

    一定是杨士凡那个败类害了晁书记,一定是他帮助特务杀害了晁书记。他俩还不知道此事完全是杨士凡一个人干的,是他一个人开枪杀了晁清辉。若他俩知道了真相,一定会亲手撕了他。

    何林木交给他俩和那两人游击队员的任务是监视县党部,防止他们转移红松。可是红松已经牺牲了,便撤回了监视任务。

    在那个租来的小院落里,张大成坐立不安,他心情悲戚,但更愤怒,怒火烧的他根本平静不下来。晁清辉牺牲了,红松也牺牲了,他把这些仇恨都算到了杨士凡头上。

    年初成立的教师党支部,命途多舛,两次劫狱没有成功,还牺牲了两名同志。郑鸿川那个叛徒更是出卖了党支部,使得地下党全部曝光,活在敌人的目光下。现在就连当初异常活跃的杨士凡也背叛了党组织,张大成已经忍无可忍了。

    张大成就觉得中部县的地下党很窝囊,窝囊得就是撤离去了苏区他都抬不起头来。

    左思右想,他悄悄的翻墙出去了。

    杨士凡现在是踌躇满志,自己想出来的策反计划,不仅得到寇维中的支持,还得到了张君石的认同,鼓励他放手去做,并告诉他,现在县城里的中共力量已经被他们压着打了,不要害怕中共会反扑,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

    杨士凡选择的第一个策反对象是中心小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当初是他亲手发展的。他领着两个跟班的特务大摇大摆的走出县党部。

    红松牺牲后,王彦楠就待在联络处,王雅楠不让他出来,一是怕他出来惹祸,二是怕他去找杨文财鬼混。既然杨文财不是红松,她觉得自己与他之间已经彻底失去了可能,她不愿意在想到或提起他,更不愿意她弟弟去缠着巴结他。

    何林木就一个人继续监视杨士凡,毕竟锄奸是他的任务,也是老本行。

    远远的吊在杨士凡身后,何林木同时机警的扫视四周围。常年的战斗经验告诉他,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性,否则就会阴沟里翻船。

    忽然他眼睛一眯,迅速躲进一家商铺里。装着挑选东西,眼睛余光瞥向大街上。

    他看见了张大成。

    张大成手里拎着一个竹篓,正装模作样的遛街,迎面是两个特务保护走过来的杨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