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9章 何家添女

    第二天,棒梗依旧以没有找到学校为借口,早早就回到家里等着吃午饭。三大爷不告状还好,这一告状,更是光明正大地逃学了。棒梗真是个奇才。

    秦淮茹都快疯了,拼着下午上班迟到,也要亲自押着棒梗到学校里。

    秦淮茹和棒梗一起,在办公室里被班主任老师好一通批评与教育。

    办公室里帮听的老师们,听到棒梗逃学的借口,都气极而乐。

    “王老师,这可真新鲜,我教了这么多年学生,第一次听说没找到学校就不来了的。”

    “这样的孩子可真没救了。找个什么借口不好,非得找个一听就假的理由。看着聪明样,其实蠢到了家。”

    “这才七岁,就表现得这么‘人才’,那再大一点,估计就找不到了家。”

    “可不嘛,街头的混混,哪一个有家。”

    “这学生要是我班的,我早就给撵滚蛋了。”

    ……

    班主任很生气,真想把这个万难的学生撵回家。这个年代里,可没有义务教育一说,教师想让学生失学,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秦淮茹一再相求,边求边哭述着自己的不容易,一个寡妇又要上班,还要照顾婆婆和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刚四个月……

    人心都是肉长的,看着这位被儿子气哭的母亲,班主任老师心软了,就这样,棒梗又重新回到了教室。

    不过贾梗的名字已经人尽皆知,学校里又来了一个神人一般的奇葩。

    因为棒梗的事,三大爷和贾家更加疏远。老师们不愿意再把精力放在这个奇葩学生的身上,根本不干涉棒梗的自由。你愿意怎么着都行,只要你在学校里就可以。别回头在学校外出了事,学校还要受牵连。

    快要立冬了,于莉感觉要生。何雨柱兴奋地快找不到了北。还好提前把丈母娘接了过来。在于莉妈杨于氏的操持下,拿着大包袱小行李,把于莉送进了医院。

    秦淮茹这个四合院洗衣女神看得最清楚,她很嫉妒。自家男人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对自己这样过,哪怕第一胎生了个儿子,月子里也就吃到了半只鸡。

    看人家于莉,这还没生呢,傻柱就三天两头地给她做好吃的。这同样是去医院,自己婆婆连个面都不露,自己因为难产,才被邻居给送去的。人家何家提前把人送医院里待产。没法比呀。

    立冬那天,何雨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何雨柱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只要媳妇孩子平安,比什么都好。抱着女儿爱不释手,宝贝得不得了。

    看到女婿没有因为生的不是儿子而不高兴,于母庆幸闺女好命,找了个通情达理的好男人。

    女婿这么好,那作为丈母娘的,也不能落后不是。

    她在何家,不光伺候闺女坐月子,也顺带着把何家所有的家务活都揽了下来。

    何雨柱要进个厨房,于母都不愿意。你再是个厨子,那是在外边,在家里,就没有你进厨房的份。

    何雨柱过上了饭来张口的日子,天天就是傻乐。

    因为侄女出生了,何雨水也欢喜得不得了,天天围着侄女转,实在舍不得这个小肉团,于是就从颜明小院里搬回了自己原来住的厢房。这样她就离侄女更近一些。

    于母天天住在何家,家里的小女儿于海棠不乐意了,吃不惯父亲做的饭,自己又不想做饭伺候人,于是她打着帮忙照顾外甥女的名义,也跑到了四合院。

    于海棠和何雨水打小就是同学,现在又是亲戚,两个小姑娘就睡在一个屋里。

    何雨水屋里的炕很大,两个人一点儿也不觉得挤。

    于海棠不是第一次到何家,但她是第一次进雨水的房间。看着满屋的家具,于海棠很羡慕。

    “雨水,你的屋可真漂亮,你屋里的家具和正屋里的一样。姐夫对你可真好。”于海棠打定了主意,以后也要像姐姐一样,嫁个好人家。

    “那是,我哥能对我不好嘛。”

    ……

    “明子哥,我和小莉都没读过什么书,雨水还是个小孩子。所以这孩子的名字,还是麻烦你跟嫂子帮着取吧。”何雨柱求到了颜明。

    何家人加上于家人,一共五口,商量了好几天,除了小芳就是小芬的,总是想不到好一点的名字。

    “柱子,这自己的产品自己命名,哪有找人帮忙的。”颜明调侃了一下。

    林雪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说法,很想笑,可是想想颜明说的也有理。

    “就是,柱子,你还是自己给孩子取名字吧。你是闺女的爹。”

    “我要是能想出来个好点的名字,我还来求你们,商量了几天了,想了几个名字,都不满意。”

    “那我给孩子起的名字,就能准保你们满意了?”

    “那可不一样,看你这满屋子的书,一准能给闺女起个好名字。再说了,你看嫂子给大花小东起的名字多好听,易江水,易向东,听着就和别人不一样。”何雨柱对颜明那是相当地崇拜,所以也就无条件地相信他。

    “那行吧,让我想想,……嗯,这丫头是立冬那天生的,立冬不算冬,还是秋天,咱们燕京哪里的风景最美呢?香山红叶。有了,叫何红叶或何秋叶,我看还是叫何傲霜吧,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好,真好。有出处,有喻意。”林雪首先赞了出来。

    “哥,我要是能听懂,我是你儿子。”傻柱摸着自己的脑袋,糊里糊涂。

    “算了,知道你也听不懂,我给你写下来吧。”

    颜明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用瘦金体写下三个名字:何傲霜、何红叶、何秋叶。还专门在第一个名字下用小楷写下了苏轼的那首诗。

    “柱子,拿回家,和弟妹还有你岳母商量商量,看看喜欢哪个。”

    “哥,这大名有了,我听着哪个都好,反正比我们起得强。你再帮着起个小名吧。”

    “小名叫小叶子吧,可着红叶起了两个名,小名就简单些。”

    “柱子,商量好后明天到我那儿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