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行走嵋山观美景 夜月高悬触遐想

    白雷就地取材了,只见白雷剑一出手,捷弛飞向看不清看不完全的密林子里,只听到一野兔的惨叫。萧雨跑过去扒开密密的针叶林。只见地面上一只肥大的野兔被剑定格在地上。野兔已经断气。

    萧雨惊讶地问道:“大哥你怎么知道了。那一丛密叶里,隐藏有兔啊?”

    “这是来自于自身的感觉。对周围的判断,那丛密林里应该有小动物藏身,只是我没有想到是兔罢了。这大兔够咱们吃一顿饱了。”

    天寒地冻中远行对人是考验,能有这美味也算好的了,大兔被雪涛拾起,拿到一棵大树下,用几根枯死掉的枝,撑起来,很利索地把兔皮削得干干净净。兔的骨骼、躯干完全整地露出来了,很好看红朴朴的肌肉有力地支撑着骨架上,雪涛又用刀剖开兔身,把内脏仍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一个空壳的躯干挂在树架上。这兔看上去是很健壮的。兔鲜嫩新鲜的生肉味散了起来,闻着很舒服真美味。

    下面躺在地面上的火苗,直往上窜,掠过兔子鲜生生,白嫩嫩的肌肉与骨骼,一会儿功夫兔子被烤得黑油油的,亮光光的,肉香跟着烟雾飘散开来,火苗劲地把枯枝叶燃尽,萧雨正准备往火堆里加柴。

    这时白雷用手拉了萧雨一下说:“萧小姐,不用加了,待到这批火苗燃尽,兔肉也就完全熟了。”

    白雷用手轻轻抓住兔的硕大的后腿,一扯大腿就脱开了兔子,递给萧雨说:“吃吧!已经熟透了。”

    又把另一个大腿扯下来给雪涛。三人狼吞虎咽。围着火苗吃起来。骨头狼藉地散在地上,横七竖八。烧尽火的木叶成了炭黑散留在地面上,散发出带热的余温。随着三人的离去,这些似乎在向人证明他们曾经活动过的迹象。

    三人感觉到精神倍增,情绪也好了,走路也轻松了。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季节的快慢与山势,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春天总是以热闹开场,山明水秀起来,春天在他们的行走中以不知不觉地来到,他们走过无数的山冈地洼,饮过清泉,饮过雪水苦中有乐,踏月亮,宿星星。也算是人生的别一番风味与感受。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缀。

    春天的来临,似乎也给他们带来了心里的喜悦,越过心境越舒服,前面是一匹青幽幽的大山,漫山遍野的高大松柏,让人感到它们青春常在,沫浴着无边的春天气息,山更是具有清纯与柔美,具有清美的神韵,把三人的心洗涤的如一潭清流,山大容量也自然大,它耸立天野的俊朗,高大,巍峨。

    让人在心里产生无比的敬畏与尊重,山路曲折弯曲,三岔路在山体上东惯西窜,曲折弯延,走在这样的林荫大道上,空旷中具空幽,清脆的鸟鸣,婉转悦耳,从树上飘下来。让人感到有脱离凡尘的味道。是仙境还是人间,这让三人疑惑着自己现在的处境,三人走着没有一丝语言,山大看着近,走起来却要费很大的劲。

    山中寺院的钟响起,清越而动人,韵味幽长而有缠绵之味。这儿也有暮鼓晨钟。夕阳下,这一山黄昏,雄壮柔和,静谧,萧雨看着这柔和的阳光,心里有一股莫名的留恋,很留恋这一时刻,这时的自己身处的黄昏很让人思绪万千,很让人情感忧伤。

    黄昏总是这么让人深沉,总是这么让人深刻。黄昏是沧桑,苍凉,沉重的。在这黄昏里任何人都是黄昏的一个伤。是黄昏让人思考。是黄昏让人体验。让人在黄昏里醒悟。让人在黄昏里沉重,在黄昏里收藏黄昏。黄昏的每一刻都会在人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象。

    无论是落日余晖空照一院的沉静,寺院中轻飞的尘土漫布阳光下时隐时现。

    或是下沉的夕阳照耀瓦檐,不时有鸟飞落在檐间,亲昵着或嬉戏着。不时又销声匿迹,空留一瓦檐夕阳在屋顶,这时阳光似乎也残缺破烂消沉了,让人有一种想挽留也挽留不住的怅惘。

    或是夕阳穿过树林间隙,漫不经心地散在山路上,山居的人青衫长袖,赤脚挑着两桶做饭的水,慢慢悠悠地朝山上走去,木桶不时碰在崖石上发出清幽的声响,这声响与颤颤巍巍的影子叠印在一起,让人感到生活是这样的宁静。

    或是夕阳西下,微风吹来。野花灿烂,蝶去蜂散。寂寞地对着没光的红日,这些花似乎还有什么没有满足,还有什么在等待。让人心疼。

    或是夕阳完全下沉,天边只有映带夕阳的几片云。天幕低垂。带着木草香的炊火的烟气飘荡出院里,天地都已经昏黄得不清了,这是黄昏的最后一刻。这些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

    白天与黑夜的交集点,就在那一刹那间,山走再走都走不到尽头,山也是有自己的博大,虽然他与大海不一样,走向山顶看到是在尽头却让人感到遥遥无期,三人在黄昏的最美丽的瞬间,送去了即将过去的白天,洗去有点疲惫的身体,对前面陌生的路充满未知的憧憬。

    整天都衬着晴朗的天气,踏在如画卷的山林里,好天气里,天空升起的月光,是淡淡的光,萧雨抬头看着夜晚的天空,如水晶高到无比的深远,蓝得让人不知其深浅。清朗的月亮是悬浮着的一般。无数闪闪烁烁的星星,密密麻麻,像错乱无章地排布天空。一直延伸到山的尽头。

    诗人孟浩然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萧雨感到此时此刻有“野旷天低树”的感觉,也有“山幽月近人”的感觉。夜静,山静,月静。使得三人走的古柏森森的路更静。

    月光浅淡,露是夜间山林的润气,没有风都在飘散在山林的每一个角落,夜晚山寺钟声在薄薄的月光下,静静的山林里显得更加悠远,更加敲人心魄。钟声流露出佛家人的虔诚与专心,也流露出出家人的尊严与纯净。净土就是不一样。不急不慢的钟声,是铁锤落一大顶钟的沉重的声音“咚噇”渐传渐远,听似乎消逝时,“咚噇”又一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