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冬容对农民的调查

    冬容本来要接着继续说自己对农民的看法,结果被马政打断到。

    马政问道:“你有深入了解过一个农民吗?”

    “你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吗?”

    “你知道他们中到底有多少人吃不饱吗?你知道像现在这种农民的生活是传承了千百年的吗?”

    冬容摇了摇头,自己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他与农民天生有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名为阶级的坎。

    他认为自己已经对农民了了解,再一想,好像自己的这一点了解不少都是从别人那里听到过的。

    自己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过农民的现状。

    马政对冬容说道:“没有真正的实地了解过,不了解情况,不了解本质,怎么能够轻易的下定义?”

    冬容脸红的说道:“是我太过武断了。”

    马政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接着说道:“那就接着调查他们,主意是全方面的调查他们,在王家庄你是个外人,他们自然对你警惕,而你要做的就是怎么拉近他们的关系。”

    “最好是融入他们,成为他们的一部分,这样你会了解的更多。”

    “是,我现就立刻出去调查他们。”冬容起身,向马政鞠了一躬。

    过了半天,冬容跟着狗腿子王无敌来到了马政面前。

    “马先生请看!”冬容摊开写着繁体字的一张纸,放到马政眼前。

    “王家庄有一百六十四户人家,其中最富的属王府,其次为陈府,农民的户数超过了我的认知。”

    “也超过了我的认知。”马政说,毕竟自己每天就只能够看到那么几十个农民,

    “而在这里面有一半以上的户囗都借过王陈两家的粮食,所耕种的也是王陈二家的土地。”

    “耕种王陈二家的土地的人都是属于吃不饱饭的农民。”

    马政说:“详细的说说。”

    “这些农民大多是租借两家或者是其他地方的田地,极少部分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那些租借两家土地的农民,又有部分属于拥有自己的土地,可是自己土地所产出的粮食并不能够吃,就又需要向两家或其他家租借土地。”

    “两家不仅租售土地,还放过高利贷。”

    马政舔了舔嘴唇说:“不错,你可以暂时把这些农民分为两类,分析哪一些适合拉拢。”

    冬容叹息道:“只从这里来看就有超过一半以上是需要耕种别人家土地的农民,还有一半农民是吃不饱肚子的,如果真是这种的话,那全国数万万农民又有多少在饿肚子?”

    马政说:“你说的不错,其实这王家庄所有土地名义上都是属于王家的,实际上其他富裕的地主也有对这些土地的租售权,而农民们头上不止有一个地主。”

    冬容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农民们过的是什么生活,毕竟冬家村的农民自己天天见。

    自己出国留学的时候也偶尔打过工,也有时候饿过肚子,所以对吃不饱饭这件事格外的印象深刻。

    马政说:“一个土地所产的粮食是有上限的,产出的粮食又够不够一家人吃饱?你有调查过粮食价格吗?有调查过农民的消费实力吗?”

    “你有没有想过,你所认为的吃饱和农民们眼中的吃饱不是一个概念?”

    冬容羞愧的挠了挠头:“我这个确实不够严谨,我现在马上就去看一看。”

    “慢着!我给你一个标准,你就王家庄大部分人一天所吃的粮食和所产出的粮食做一个对比,然后你再一一询问,每一个农民一天要吃的粮食拟定一个标准,记录下来。”

    马政又缓缓说道:“要是某一户不依靠种地,而占的土地极多,只依靠收租或雇佣农工收种,那么你就把他们那一户人家划为地主。”

    “要是某一户农民虽然也收租,但是自己也专门种地和雇佣农民,所产的粮食也足够吃饱,就把那一种分为富农。”

    “还有一种就是,拥有土地所产出的,也足够一家人吃,但是没有出租或者雇佣,就把那一种分为中农。”

    “再一种,拥有极少的土地,需要依靠专门租种其他土地所产的粮食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贫农。”

    “最后一种,没有自己的土地,完全依靠打工为生的,就把分为雇农。”

    这可是马政之前自己亲自尝试的,想起那个时候自己连水稻和野草是哪个都分不清,还去请教农民。

    也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就已经开始主动了解农民的生活。

    这么一提醒,冬容也觉得更适合对农村的户囗进行分类。

    应了一声,又火急火燎的跑了出去。

    过了半天,太阳也已经快下山了,冬容才返回王府。

    走到马政面前,说:“先生,我已经调查完了,在王家庄属于先生所说的地主只有王陈二家,其余都是其他村庄的人。”

    “陈家占了近四成的优良水田,王家则占了五成。”

    马政问道:“那富农呢?”

    “只有六户,每年放债,参与债务关系的有三户,占了王家土地的近两成。”

    而其他农民则是所占太过混乱,就连王陈两家都不太清楚,只有大部分的范围所在。”

    “之前我曾经询问过这村里的老人,他们认为每年不挨饿的农民有六十多户。”

    “我认为这里面有一点争议,不过关于他们所占的土地却没有太多争议。”

    马政问:“那成年人每年都需要消费多少粮食呢?”

    冬容说:“一个人每天所需要一升左右的米,不过这是不排除那些胃口大的和那些胃口小的。”

    “那么计算下来,一个月一个成人所需要消耗的粮食在三斤至四斤,一年则是六石甚至更多,也有可能更少。”

    马政问:“那土地所产出的粮食呢?”

    “据说优良水田一年可产稻米两石至三石。”

    “可是每户的儿童则要多一些,平均在四个,有的更是高达八个甚至更多。”

    “他们所占的土地不达两成。”

    “在去除地方上的一些赋税征收,能勉强吃饱的户囗在六七十户之间,不能吃饱的超过一百多户。”

    “这些都算是贫农。”

    冬容低着头,想着自己之前农民们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怜悯,这还不是大荒之年,要是大荒之年的话......

    马政欣慰的看着冬容,这回冬容所作所为,让他刮目相看,甚至比自己还要仔细。

    这种不仅限于表面数据,还预估了一些对数字的估算,毕竟每年风调雨顺也不是常态。

    在前世也并不是太难,只是在这个数字并不算太被重视的年代,能够这样列成数据,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