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九章 原本的时间线

    徐妈妈都被巫明丽问懵了,十六皇子封王出宫建府的日程,这不是上下皆知的默契吗?

    巫明丽比她还懵,问道:“不是明年春天,殿下封王之后就走么?”

    徐妈妈笑道:“怪我,没和娘娘仔细说过。陛下和中宫殿下之前的意思是年底才走呢。我慢慢说,您慢慢听。”

    她们来到了巫明丽的书房,徐妈妈屏退了他人,只留下了清芳和齐敏两个为巫明丽更衣梳洗。

    室内的熏笼安逸地供暖,香炉和花式看盘点心都被悉心安置过,非常闲适安逸,阳光明亮地照进来,穿过明窗,在地毯上投下一片剪影。

    清芳和齐敏忙前忙后,徐妈妈也帮着递这递那,很快,头饰拆下了,盘得高高的飞天髻也解下来,轻轻地挽成低髻,用一方绸缎裹起来,系上珍珠索,刚穿过的长礼服也换成了更请便舒适的常服。

    换下的衣服被放在一旁,清洁后将放入巫明丽的衣服库房里,以备日后使用。

    徐妈妈将衣服点齐了,说道:“娘娘有时候太过节俭了。这样的缎子颜色扎眼,再穿两次,别个认了出来,要说娘娘穷酸了。”

    原来宫里的贵人们往往一件衣服只穿一次就不穿了,赏与别人或者直接压箱底,便是“衣不再浣”。巫明丽的身份在“衣可浣”与“衣不可浣”之间,她选择不可,她自觉没那个财力,一定要像其他王妃一样“衣不再浣”的话,她就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了。

    巫明丽不想这样,没钱又不是什么大问题,“穷”就“穷”嘛,整个帝国,也只有帝后、太后、太子、太子妃这五个人不可以“穷”,其他人都可以穷,不然那些分位低的妃嫔比如美人、才人等,一年的份例就算加上粗布细布等,也就三十匹,才能做几套衣服,能支撑得起“衣不再浣”的奢侈?

    所以巫明丽心安理得地“衣再浣”甚至“三浣四浣五浣”都无所谓。

    巫明丽没个正形儿地往炕上盘腿坐了,道:“说就说,谁爱说谁说,她们有本事的,一年几十场公开场合,永不穿同一件衣服,永远别被人看出来,那才服呢。遮遮掩掩,掩耳盗铃罢了,别人又不是不知道。吉服品服礼服常礼服便服常服燕居服……咱们就不算常服便服,只说礼服,谁家一年能做三百六十套礼服?一套礼服,大衫、长衫、裙子,就要至少一匹整缎子,还不能是平纹缎,要织金的,加厚的,暗纹的,起花样儿,要刺绣、圈金、装眉子打褶子,缀玉缀宝,贴虫贴毛……您算算,谁供得起?”

    徐妈妈说:“……一般人也不像咱们似的,见天儿的有事儿嘛。咱们刚说到哪了……哦说到出宫的事了。明年春天,皇子殿下封王了,就下令建府,到明年底,冬天,征发一些民夫协助搬出去,交割咱们的私库、铺子和侍婢……”

    “不是明年春天搬出去吗?”

    “来不及嘛,陛下去年底动了赐婚的意思的时候,才刚命令礼部和内务司勘察王府选地,到现在连地方都没定下来呢,只不过才有了几个意向,明年春天哪里来得及?”

    巫明丽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她确定,上辈子花枝儿的孩子满月,她是在信王府道贺的。

    时间不一样了。

    巫明丽又问:“妈妈,你知道不知道,王府大概会选在哪啊?你刚才说的‘几个意向’都是哪几个?”

    徐妈妈叹气,道:“娘娘,您也太不关心这些事了,您以后住在哪,难道还不值得您多留意一分吗?现在还剩两个地方,正在斟酌之间,一个是朱雀东街,老郑王的王府,另一个是朱雀南街,老和国公的宅邸,老和国公的宅子曾作为先老太妃省亲之用,算上省亲时老太妃住过的园子,和王府也差不多了。”

    巫明丽动了动嘴唇,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前世的“信王府”的位置,都比前世的信王府更靠近皇宫。

    看来这辈子的李琚,更得帝后的心。

    巫明丽试探着问:“封号会是‘信’吗?”

    “好像是的,这个早就定下来了,应该不会有变化。”

    一般本朝的皇子封王有三种,将看起来同为“王”的勋爵,隐隐分出了个高下:地位最高的是以某个过去的国家或者朝代为封号的王,如大皇子吴王、三皇子蜀王,其次是以某个吉利、端庄又严肃的字眼为封号的王如四皇子康王,八皇子廉王,最后是以及大家心照不宣的,只有犯过错又改过的人才会有的以“忠”为开头的双字王。

    基本上没有意外的话,皇子刚成年分府都是第二种情况,就是吉祥字,之后如果该皇子表现得很好,皇帝陛下又乐意,就会在某个合适的时机下给这个王升级。

    目前年满三十二岁的皇子,除了犯过错的几个,还有体弱多病的康王,其他人都已经是第一种“王”了,而七皇子以下,都在等这个“升格”的机会。

    巫明丽点点头,总算有件事没变化了。

    巫明丽没有再多想那些对不上的事,两辈子所经历的事区别实在太大了,和她一起选秀的女子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许就会有某件事,稍微变动一下,就会引起皇帝改变主意。

    巫明丽休息了一阵,开始今天的社交来往。今天就热闹得多了,皇帝陛下夸一夸十六皇子,嗅觉敏锐的女眷动作快的,已经把帖子送到了宫里。

    帖子都是来道贺的,有一套很成熟的应对模式,巫明丽犯懒,直接交给清芳说:“你拿去分类,单纯道贺的放一起,有别的事儿的放一起。”

    说完又看向齐敏:“敏敏,取我娘家弟弟给我的木头给我雕几个章子。”

    巫明丽说着,在纸上写了几句话,是“承蒙记念”“伏惟珍摄”“多劳费心”“铭感不已”“近安”等等,以及自己的落款名字“皇子妃巫”。

    齐敏歪着头看了看,道:“娘娘这个法子好。”

    巫明丽把笔一丢:“写烦了,你刻得均匀工整点,以后这就是我的签名了。”

    常见的回信就那么几种,有几个章子,指挥清芳噼里啪啦一顿敲,她就轻省了。

    解决完这一堆,掌灯时分,内务司终于送来了皇帝陛下和皇后殿下指名赐给玉芷宫鹿脯子肉和熊掌。

    内务司特意派了个管事来,与巫明丽说,如果玉芷宫的小厨房不料理这个,他们就送去御膳所按照皇子和皇子妃的口味儿做好了再送回来。

    巫明丽示意清芳打赏,让徐妈妈收下肉和熊掌,先放到北边的仓库冻上,等李琚回来了,再按他的喜好料理。

    巫明丽并不爱吃鹿肉熊掌啥的,索性都留给李琚去吧。

    话又说回来,李琚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