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三章 于鸾的见识

    王喜哥与珍珠走了之后,薛芹等人入席,于青邀请薛芹坐了上座之一,嘱咐儿子好生陪客,于家那边才慢慢地恢复热闹。

    女眷们也纷纷回桌边坐下,陈太太将几件衣服料子看在眼里,已品度出,都是官办官造的,价值不菲,可能就是皇子妃自己来不及穿,白放着坏了,不如送给于家人。

    于家儿女快到相看的年纪,于青媳妇少不得要走动,他们俩也要见宾客,有几身官造的衣服,比什么不强些?

    陈太太在心底盘算来盘算去,上了席面也没认真吃饭,只顾着琢磨。

    这时,坐在她旁边的一个年轻媳妇子低声与她说道:“你也看出来了?刚才那个女子,是宫里人。”

    停了停,媳妇子又说:“她回家探亲,我见过她。她命真好,长得那么丑,偏那么有体面。”

    陈太太笑而不语,那个媳妇子也不说了。

    宴席很热闹,大家热情地讨论着八卦,讨论外面的薛公子到底是谁,又是哪里的徒弟能给于青送上这么一份不显眼却特别扎实的寿礼,讨论那一匣子点心到底是哪个师傅的工,讨论那一包袱衣料,“我结婚的时候租都租不到那么体面的料子”,讨论谁家的儿子女儿大了,得了什么差使,嫁了什么郎君……谁家在相看,多大年纪,什么门第人物……

    陈太太只有一儿一女,她看向屋外,视线穿过朴素寒酸的门窗,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那个少年,正在和薛公子以及于青的儿子推杯换盏,得是于青沉下脸咳嗽一声,两个皮猴儿才能收敛一二,她的儿子高大英武,像极了他的外公,一点儿也不像傅三少那个白面书生。

    陈太太的目光和心都柔和下来了,为了她的一儿一女,她做什么都愿意。

    陈太太又看向于青的女儿,这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姑娘,说不上高矮胖瘦,不过确实长得十分标致,性格也温柔沉静,一把好头发又多又亮,在烛灯下光可鉴人。

    是个好姑娘,年纪也相当,陈太太想道。

    陈太太心里有了计较,但为时尚早,这也不是说事的场合,便丝毫不显,不过她照应于老太太和于小姐,倒是更加用心了些,宴席过后,陈太太要家去了,临走一再和于青媳妇说:“得空了到我家去玩,我家也有十岁上的小姑娘,正是同龄人,让她们孩子一块儿玩笑去。”

    于青媳妇很含蓄地说道:“那却是打扰府上了。”

    陈太太握着她的手,很郑重地说:“您别嫌我轻狂,也不要当我说的是场面话。我家孩子,多亏于先生照应,十几岁里混不吝的到今日方像个人形,我心里十分感谢于先生,我是认真想请您带着孩子去我家玩的,我家离您家倒也不远,你若来时,打发个人往角门和我家奴才说一声,我自然派车来接。”

    于青媳妇闻说和孩子学艺有关,也就放心了,最怕的就是没有来源根据的热情,那后面还不知道什么事等着呢。

    宴席散后,于青一家子人把家里收拾好了,借来的桌椅碗筷都要擦干净洗好了送回各家去,大家的穿戴也要小心翼翼卸下来保存妥善。

    晚上,于老太太点上了两盏风灯,将薛芹带来的那份礼物翻来覆去地看。大多数是兑货单,要用的时候直接去兑就是。

    点心和布是直接送来的,于老太太都舍不得用自己粗粝的手去摸那丝滑的布匹。

    “这得多少钱一匹啊?”

    于青媳妇和女儿小声嘀咕做什么衣服,听了婆婆如此问道,说:“我看,有钱都买不到呢。”

    于老太太忧心忡忡的,看着于青:“哎哟,那这礼儿,给的太重了,咱们家除了你,可哪有能还的礼儿。就怕还不起,还怕有所图啊。”

    于青正在灯下写字,他不像本朝常见的男子,回家后万事不管,什么事都有媳妇办好了,他也劈柴洗衣做饭,也伺候老母亲梳头洗脚,是个非常居家的男人。

    于青放下笔,抬起头来,十分凝重:“大可放心,我的这个徒弟本性极好,也没什么弯弯绕绕,真要有所求,求不到咱们这儿来,他送来的寿礼,只是徒弟的一番孝心,母亲您放心收下就好。”

    于老太太于是舒了口气,于青媳妇又问:“这盒点心怪好看的,我和妈都舍不得吃。大过节下,你是不是要走动走动同僚,不如送这个去,又气派,还省钱。”

    于青往匣子里看了一眼,摇摇头,从中取出一个桃花形的,递给女儿:“阿囡拿去玩。”

    然后他给媳妇和老太太也各拣出一个来,看她们吃得香甜,才说:“不好送啊。都是宫里出来的点心,别人也都识货的。你说为什么只有我有,别人就没有呢?这事经不起细想,一旦想细了,想多了,对谁都不好。外面过节拜寿的贺礼,我自有准备,这次寿礼,都是咱们自家用得上的东西,就自己用吧。过了年,欢哥儿十五,小丫儿十三,都是要走动走动的年纪,穿两身新衣服,孩子们在外面也好昂首挺胸。”

    于家姑娘说:“爹,我就穿这身衣服出去,也没什么不能抬头的。我知道我是到了相看的年纪,爹和娘,才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以我的念头,哪些看不上我们家门第的人,也不会因为我穿了一身鲜亮衣服,就看得起我们家了。果真有这样的人,因为一件衣衫分个高低上下,那我也看不上他们。爹,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于家大哥不如妹妹聪慧,但是他知道妹妹说的都对,也憨憨笑着说:“我觉得妹妹说的对。”

    于青十分欣慰地抱住一双儿女:“是爹说错了。爹道歉。那料子留着,你们想什么时候穿,就什么时候穿。”

    于青媳妇“唉”了一声,话虽如此,她总还是希望女儿能嫁个好人家的,也不知女儿有没有福气,遇到一个于青这般好的男子。

    她不求富贵,不求豪门,不求潘安貌,不求子建才,只求一个温柔体贴、扎实上进的知心人罢了。

    玉芷宫里,珍珠和王喜哥办了差事回来,与巫明丽复命。

    巫明丽听了珍珠和王喜哥的描述,道:“这么说,于师父虽是京官,家道却也艰难。”

    “是啊,副指挥使,也算是个四五品的官身,但是他们是武官,于师父又是寒门武举,没个家世,本人呢谨小慎微,没有油水,在京里过日子,可不就难吗。”

    “我已经料到他们家必定局促,却没想到,一个攥着那么多禁军去向的人,能如此艰苦。可知其为人秉性,咱们家殿下,能拜得这么一个好师父,我真为他高兴。”

    珍珠问道:“娘娘觉得好,不如私下接济一二?我看他家儿子闺女,都大了,或娶或嫁的,咱们有很多机会送点儿什么东西过去。”

    “不妥当。于师父身份敏感且不说了,他家也没到过不下去的情况,虽然桌椅都是借的,可席面有十硬八软九个大盖碗儿,可知远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送钱送东西的,于师父看了怎么想?‘哦,我还没穷到揭不开锅呢,你倒当我打秋风?’”

    巫明丽说得自己都笑了起来。

    “先这么着吧,左右真的有事,殿下应该也会说。想来师父和徒弟之间,没有那么多隔阂。”

    等再过一阵,于青被启用回战场,什么功劳打不下来,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倒是他的女儿……巫明丽沉吟片刻,那可真是一个可怜又可惜的好姑娘,可惜所嫁非人。

    巫明丽之前有一点心动,想把她说给自家弟弟,但是,李琚和于青的师徒关系,已经够惹眼了,再让她的弟弟娶人家女儿,皇帝陛下想不怀疑都难吧?于青可不是躺在祖辈荫庇里享福的纨绔子弟,他可是个战神啊!

    姑娘是很好的,可惜了,但是巫明丽可以插手,让她不用嫁在上辈子那一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