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捷旋归附

    巫明丽的主意就是那个“文魁”比赛。

    人,特别是有技能或才华的人,总有一种比个高下、排序论辈的热情。

    对蜀王来说,只要从库房里取一些金贵雅致的东西充当彩头,就能激起士子们聚集、争夺,宣扬自己的名声,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而对蜀王妃来说,比赛就要花时间,就要在庄子里置办酒席、茶席,还能买卖名次,倒卖邀请函,这都是可以挣钱的地方。

    巫明丽更快乐,蜀王夫妻的眼睛只看得到上面,那么中间的底下的那份钱,正好交给她来挣。

    蜀王妃被巫明丽仔仔细细地教了一回,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忙谢了又谢。回到王府,蜀王妃略显紧张地给蜀王出了这个办法,蜀王听了不禁将媳妇多看了两下:“你几时懂得这些?”

    蜀王妃原本是想说“十六弟妹的主意”,听他这么一问,反而不想说了,变成了:“我就不能耳濡目染吗?”

    蜀王信了什么耳濡目染才有鬼,只是这个主意确实可用,他与谋士部下商量着将法子丰富起来,怎么个赛制,比赛什么内容,设什么奖,热热闹闹,花团锦簇。

    蜀王的“汇文馆”搞文魁赛,猜谁是本届杏榜第一,沸沸扬扬,堪称万众瞩目,巫明丽在后面不声不响赚钱赚名声,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很满意。

    柳匀、马讷已经调整了三次往会馆倒卖的书册,信王府的“鸿文”,现在是整个京城卖文房书本卖得最好的一家。

    他们卖书时还卖馒头,用“一路连科”的红条贴着,卖得十分便宜,特别畅销,薄利多销的路子走得稳稳当当。

    薄利多销是其次,巫明丽关注的是士子们都知道有个叫“鸿文”的店家,最能急人之所急,最懂他们读书人的需要。

    有了这么个大众印象,“鸿文”名下的平价租赁行、文房店、书肆食肆,再不愁知名度了。

    正月快结束时,沈捷旋递来了拜帖,未说得十分明白,但是意思很明确,之前是她有眼无珠才拒绝了王妃的招揽,现在她想吃吃回头草,希望王妃不要和她一般见识。

    巫明丽怎么会和她计较,她需要一个戏班子,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多才多艺,沈捷旋刚好合适,除了她,其他的选项则总是有些不如意处,不是不如沈捷旋老实,就是不如沈捷旋人际关系简单。

    巫明丽的答复无疑让沈捷旋大大地松了口气,她见过太多心高气傲的人,被下了一次面子不报复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给第二次机会?她登门之前根本没报太大的期待。

    响玉班现在的情况实在让沈捷旋感到触目惊心。沈玉英在豪门大户之间很吃得开,是名噪一时的红班,结交往来,俱是王公贵族,看起来地位非常牢固。

    沈捷旋的信心正是来源于此。她和沈玉英的技艺水平不相上下,人脉区别也不大,甚至办事的风格和准则都没有太大区别。

    沈玉英可以做到的事,她也可以。

    然而沈玉英被捉拿下狱后,响玉班的遭遇无疑给了沈捷旋当头一棒。

    响玉班的角儿们失去了班主的照拂,像一块块美味的肥肉,落入了各人之手。

    或为了救沈玉英委身他人,或为了挣口饭吃做了别的生意,或被卖为奴婢,乃至流落青楼……真应了那句覆巢之下无完卵。

    沈捷旋出于同理心,也试图从中周全,结果别说搭救沈玉英了,连沈捷旋自己都差点被人借酒兴强占,还好她的武生徒弟很聪明,假装梨园有事找她,才把她救了出去。

    沈捷旋想过世事险恶,但没想到这么险恶,于是也就死了那条自立门户的心。

    巫明丽之前的承诺都还有效,比如家班的人如果不愿意,就不会让她们去伺候人,比如家班只要每年按巫明丽的要求排几场戏,其他的戏班里的事务巫明丽不插手,又比如巫明丽每年从外面买几个新戏给她们排练,又比如家班去外面走穴巫明丽只抽四成水……巫明丽并没有因为沈捷旋之前的拒绝就修改条件。

    巫明丽这般大方,沈捷旋生起些惭愧,说:“我还……收留了一些响玉班的女孩子们,正愁没有落脚的地方。”

    “响玉班的女孩子都是极好的,收就收了,免她们流落街头,省我们从头教起。”巫明丽让沈捷旋报得几个名字,听见有沈凤渠、沈凤清等极出色的女孩儿,心内稍安,转过去命人叫来了小翠,让珍珠嬷嬷和小翠领着沈捷旋去丰润园落脚,“先安顿下来,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吧。这是翠儿,我属意让她还有两个丫头,在家班里给你当个副手。王府给你们月俸啦,置办财物啦,都由她们过手。你们那里的情况,她们定期向我禀告。虽则我给你自由,但我也不能是个瞎子聋子,家班里的事,我也要知道的。”

    小翠和沈捷旋福了一福,口称班主。

    沈捷旋忙还礼,道:“这是自然,主家娘娘不派人来,我们也要请一尊神来的。”

    双方很多想法一致,事情就会办得很快。

    班子是家班,巫明丽让沈捷旋自己想个正经名头,及排行次序,角儿的花名,都一起列了来,不犯忌讳就都应了。

    沈捷旋都应了下来。

    事到这里已经看到了头,不过沈捷旋最后在离开之前,迟疑着问道:“娘娘,您有没有什么主意,能救一下玉英?”

    巫明丽听着她这个称呼似乎很亲近,而且她们俩都姓沈,问道:“你们是姐妹吗?”

    沈捷旋道:“远房姊妹,远都是临川沈家人,家业败落后我们两支往京城谋生来的。故此我对她会格外注意一些。算日子,我们两家进京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

    巫明丽又问:“那你知道,京兆尹打算何时堂审,又打算如何发落吗?”并不是每个案子都是堂审的,不过沈玉英这个案子一定是堂审,才能起到镇吓的作用。

    沈捷旋先点头后摇头:“听说就是这个月中,怎么打算的,实在是不大清楚。”

    巫明丽摆手:“你去吧,事涉官府,我亦为难啊。若是官府要拿她下狱,我会打点。若是要拘役枷号,我会找人照顾。若是流放,我雇人陪同。若是发卖,我买了就是。”

    沈捷旋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这样了,她忙道了谢,跟在小翠和珍珠嬷嬷后面出去了。

    巫明丽则马上叫来了清芳,让她给她娘带个消息,尽快打听到堂审的具体时间。她不希望引起别人注意到她和官服的瓜葛,因而不能让田趁月、柳匀他们去,只能是自己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