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博弈

    小霸王是谁?当然是李清婉。

    她用巫広的身份在桂花观附近的城西混的风生水起,连巫家书院都听说了。

    巫太太第一次被人问:“你家怎么还有个二姑娘呢?哎哟,真不像你们家的人。”

    然后巫太太来不及说“我家没有名叫広的孩子”,就哐哐哐听见周围人说了一大通关于“巫広”的故事。

    什么财大气粗,骄横跋扈等等,但护短,不过确实很有才华,是大户人家才养得起的姑娘。

    路上看到有泼皮无赖欺负小姑娘,巫広一鞭子把无赖刷了个半死;听说无赖有同伙可能会报复,巫広带着人,把盘踞城西的一帮地痞全抓了。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姑娘太骄纵,可在老实本分的城西小民心里,这个姑娘是他们的救星。

    巫太太听得一愣一愣的,后来问过巫明丽,知道是李清婉,再被问到“你家二姑娘怎么怎么”,巫太太就说,“是远房亲戚家的姑娘,从小千娇万宠,人不坏”,总之给她遮掩过去了。

    李清婉一无所知,仍然在桂花观如鱼得水地过着。

    桂花观的小女孩儿们读书识字,学做女红针黹,也习武强身。

    学文最好的是曾经抱着人贩子哭的姑娘,她现在有了新的名字,叫桂香,文文静静的,擅长针黹缝纫,写的簪花小楷抄经书,有模有样。

    学武最出色的一个孩子,就是当初山路上遇见的小新娘,取名叫阿梦。李清婉觉得她的天赋比自己也不差,一套拳法打得行云流水。

    好像这样也不错吧,每天都更充实了,每天她都在想着,下次教什么,等她们学成了,给她们怎样的挣钱养家的机会——最初李清婉想着往公主府一放就行了,被巫明丽问,一年年养大几百个姑娘,都往公主府送吗?外面凄苦的女孩子几千几万,她救的每一个,都去公主府吗?李清婉这才想到,可能活下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她还得想想将来女孩子们怎么挣钱。

    李清婉和妹妹们讨论,妹妹们也没想到别的方法。

    倒是李清婉,往外面跑得多了,知道世上还有女商人、女掌柜,也有在家纺织、缝补为生的小户,也可以担花儿粉儿去各家各户串门做买卖……再不济,李清婉把自己的田庄租给她们种地,过渡一下,等她们有了自己的田地,也就好了。

    虽然一般衙门不愿意将土地记在女人名下,但是李清婉出马,不违法的事儿,她说了算!

    李清婉计算着自己的将来,浑身充满了干劲。

    她要选一个温柔老实的小驸马,在家呆着看书吃酒,别惹事,也别管她,长得好看点,保证将来生的孩子也好看就足够了……

    然而这干劲没起俩月,就被迎面一盆冷水打懵了。

    漠西蛮左贤王向国主蛮王进言,以唇亡齿寒之劝,似乎是要说服漠西蛮与索瑟合力对抗大雍。

    蛮王态度暧昧,没说成不成。

    不过消息这么传出来,意思很明显:大雍用左贤王把漠西蛮整了一遍,现在风水轮流转,大雍要什么条件换我们不出兵呢?

    漠西蛮国内的局势非常微妙,左贤王娶了索瑟阿方王的胞妹,听说自哥哥被俘虏不降而死后,日夜啼哭不休,乃至以头抢地,死谏求复仇。

    左贤王这一劝言,往往被人视作冲冠一怒为红颜。

    然而事要往深了看:

    为什么漠西蛮一改往常墙头草的作风?真是为了左贤王王妃?以前不是没有别的王妃乃至蛮王极为宠爱的大夫人、正夫人、元夫人被灭族者,难道当时这些夫人没有啼哭不休、要求报仇吗?现在的漠西蛮,早就不是以前那个能威胁大雍边关的漠西蛮了。

    索瑟战败,联盟内部不稳,意味着左贤王妻族受损,那么右贤王在干嘛?在等着左贤王获得大雍的好处再和他继续斗吗?他不阻止吗?他竟然隐身了?

    蛮王究竟在做什么打算?

    两个国家层面的博弈,信息足够多的时候,根本就是全透明的。

    摆在大雍议政厅前的局势非常明朗。

    漠西蛮要好处。他们能从战败的索瑟身上拿到多少好处,就要大雍给他们多少好处。不给?他们就加入索瑟和大雍开片。

    而右贤王深知,漠西蛮内部统一并不符合大雍的利益,两线作战,大雍的国力也难以支撑。当下,索瑟支持左贤王,破坏了右贤王和左贤王的均势,右贤王有资本寻求大雍的支持,他要大雍支持他继续和左贤王分庭抗礼。

    他的嘴脸也很明白:要么支持我,要么我默不作声,让我的小弟和索瑟去勾结,等你们三方打得差不多了,我再出来捡漏。

    大雍正是提前预判了这一点,才会让西军出关,才有派李琚去呼兰、碎叶一带的事。

    然而这个派遣,象征、威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和一向暴躁想打架的李琚不同,大雍本质上倾向于和谈,因为就大雍层面,打赢了好处不多,打输了坏处很多。

    全天下所有人都算一算,从利益层面愿意对外征战的,可能只有皇帝陛下本人和他的武将。文官系统根本不愿意将国库的钱拿去打架,因为他们代表的士绅阶级无法从战争里获取好处。

    打赢了功劳记在谁头上?边关打下三千里地有什么好处?索瑟、漠西蛮,都是荒原,收了地盘还得派人去守。

    派人守,花的是谁的钱?若要移民屯边,移的是谁的劳动力?

    这是自古以来的系统性问题,根本非人力可以挽回。

    皇帝陛下想打,他想彻底铲除漠西蛮和索瑟对国境边关的压力,可是只要他一日还要与相权妥协,就注定了他要和文臣讨价还价,换取文臣支持他西征。

    讨价还价的结果,双方妥协,可以打,但是要代理人打,意思是大雍扶持右贤王在漠西蛮境内继续消耗他们的国力,而非双线开战。

    从国库的角度去看,现在大雍的国库可能也很难支撑起双线作战,只能一个一个来,先彻底打服索瑟,再调转过来打漠西蛮。

    确实是最小的付出换最大的战国,但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是他们要求陛下派一个公主嫁给右贤王,作为结盟的象征。

    结盟不是和亲,和亲对现在的大雍而言是耻辱,更接近古代的昭君出塞、文成入藏,大雍嫁公主不是求和,而是为了彰显两国友好,夸赞外族的归顺,为了表示双方友好。

    然而说得再好听,本质上,都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素未谋面的有妻有子的男人,离家万里,从此和亲人相当于生离死别。

    李清婉很委屈,外面的文臣也委屈呢:知道不知道右贤王有王妃的?为了让你嫁过去当正妃,他们还得让右贤王处理掉他的王妃。他们也很委屈啊,当了坏人,逼人降妻为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