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婚天婚地2

    三月十九,巫明丽进宫问安,只见到处都喜气洋洋的,从宫门到椒房宫里,各处遇到的人看见她都忙上来福一福礼一礼,口称“恭喜王妃”之类。

    本就殷勤的宫女太监自不必提,客客气气的外命妇也主动关怀起王府诸事。

    巫明丽应付几声,给主动贺喜的宫女和内侍们撒钱,到了椒房殿里,先向皇后问安,叫起后自觉走到蜀王妃对面空着的位置坐下。

    皇后笑问:“你听说了不曾?你家那口子立下了大功啊!陛下昨儿写了两首长诗,古体诗,往上数二十年,也就是——就是——”王嬷嬷提示了一下,皇后接着说,“就是于青打王庭那回,写过一次乐府长诗。这次单写了两首,一首当然是给咱们家大军的,另一首就是给十六儿的。”

    巫明丽回道:“妾身昨日听说了。陛下遣信王去,是信得过他。他也没辜负陛下的信任,为君父分忧,是尽了为子为臣的责任。母后娘娘抚养王殿下长大,王殿下能有今日的荣耀,全靠母后娘娘教养的功劳,妾身每听王殿下说到母后娘娘的教导,都觉得王殿下立功也是应该的。”

    皇后受用极了。

    这是最近难得的好消息。

    近半年来,礼王在江南迟迟没有进益,和陈王半斤八两,皇后面上没有特别的表现,实则心急如焚。

    最开始礼王数田亩、数商户作坊,还算哄住了皇帝陛下的心意。后来皇帝陛下渐渐地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表现,对两个儿子浮于表面的观察结果略有微词。

    这个不满,在两个儿子分别来奏陈说两江两淮的义仓、平籴仓在六、七分满时,达到了极致。

    之前的田亩农商,他俩尚能看出一二,及至粮仓诸事,他在京城尚且获知江南粮商极力遮掩,更不论他派去江南的粮税督查密信来报,记有数十万斤之差!

    而他的两个傻儿子上奏说粮仓尚有六七分满。

    信了他们的邪!

    皇后并不知道皇帝陛下不满在何处,只觉心力交瘁。

    儿子已经三十有六,仿佛前面那个三十不存在一样,还得她一个六十岁的本该颐养天年的妈来操心。

    如今李琚能打个胜仗回来,还不是蹭来的,是正经斩首过百拿下的战功。

    皇后觉得有口气缓过来了。

    底下的外命妇也纷纷凑好话儿,皇后教导得好呀,蜀王礼王的兄弟之情好呀,给皇后哄得眉开眼笑。

    外命妇们一拨又一拨地来,看见巫明丽就恭贺,巫明丽一拨一拨地回谢,末了,皇后让巫明丽留下陪晚膳,其他人就都遣去了。

    椒房宫治得一桌应景的新样春菜,一盅鸡汁火腿西施舌鲜甜至极,巫明丽都忍不住破了自己食止七分的戒。

    皇后并不爱吃河海鲜,桌上的西施舌东星斑,都是特意给巫明丽置的。

    巫明丽恋恋不舍地搁下乌木箸,皇后愉快地笑道:“我叫人再得了好的都送到你那儿去。”

    巫明丽谢了恩,笑道:“啊,王殿下还没回来,我就要沾他的光了。”

    皇后道:“该你光,怎么算沾光呢?咱们皇室的子孙,多少年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功啦!他在外面打下的功劳,有你的一半儿。明丽啊,自你嫁给他,也——快五年了吧?啊,对,八月就是五年整了。这五年,你们府里的事,我从来不问,因为你管得不错,欣欣向荣,子嗣繁盛。”

    巫明丽已经猜到皇后接下来的话是什么了,起身叉手,回道:“想必娘娘有事教我,谨听母后教诲。”

    “教诲呢说不上,就是个小事。这次他回来了,我想给他赐一个侧妃。”皇后看着巫明丽面色不改,“不过这孩子自小大大咧咧,若非当年把你嫁给了他,我和他爹可能都想不到,他一个堪堪只认得字儿的笨孩子,会和你这样喜欢读书的姑娘相处甚欢。所以这次挑选侧妃,我打算交给你办。你挑一个你喜欢的吧。”

    “母后娘娘,我挑的只代表我自己喜欢,如何能代表陛下和母后娘娘的喜欢?我入府这么久,府中只有三个孺人,一个选侍。往上看,十五哥有两位侧妃,已故十四哥去时,身边有四位侧妃,就是往下看,十七弟也已经有了一个侧妃,只有咱们信王府,一个都没有,妾身有时都觉得惶恐。所以妾身想着,不如赐两位侧妃,陛下和母后娘娘挑一个,而妾身呢,斗胆,应下母后娘娘的破例恩典,也给他挑一个我觉得好的姑娘。”

    皇后微笑着点头:“你这么想,我就放心啦。咱们先不要说挑中的是谁,万一挑中同一个,就纳这一个。”

    皇后用了个“纳”字儿,巫明丽领会得来,这是一种刻意明确的安抚。

    她并不觉得委屈,当侧妃的,当孺人、选侍、妾侍的人,都不觉得委屈,她凭什么委屈?

    就现在信王府的情况,真娶回来了睡哪还不好说呢。

    从宫里出来回府之后,巫明丽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和府里众人说开了。

    众人神色各异,侧妃和寻常妾侍区别甚大,算半个主人,若是弄进来两个脾气不好的……算了,再脾气不好,他们皇室自有皇室的规矩,再难相处的侧妃,伤害也有限,顶天也就是曾经的蜀王妃那个程度。

    即便是那个时候,蜀王府的妾侍也只是日子难熬,生不如死……呜呜她们也不想日子难熬生不如死啊!

    巫明丽笑着点了点手指:“你们放心,陛下和中宫殿下看中的人,必然是好的。你们自由自在惯了的,不欺负她们就不错啦。”

    从那日起,信王府的侧妃、妾侍,不仅仅只是一个后宅女子了,巫明丽还要盘算她们的家族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她所用。

    其实真正有用的人就那么些,姐姐嫁在这家,妹妹嫁在那家,可能还有姑姑侄女儿嫁在别家,并不是嫁了个女儿给某人就要为这人出生入死。

    能让巫明丽有机会插手介入朝政的关系网,这就不错了。

    所以巫明丽要补缺。

    现在的信王府缺可以直接影响的文臣,巫明丽本来以为自己参与朝政的时间是蜀王登基后,所以办学塾书院,栽培门客的子弟等等,都奔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去,如此从小培养的,比拉拢朝里的老狐狸成精容易得多。

    这会儿她急着要补上的,就是现在、此时此刻就能说得上话的关系。

    韩胜子、田趁月、蒋昭的同窗同僚是一重,可惜他们都没有走到过高位,关系也都在同样的层级。巫家教的学生虽遍布朝野,但是巫山长毕竟不是座师,他的亲传弟子并未走到高位——否则上辈子巫小弟出事,为何无一人能援手?

    朝中重臣和巫家的师生情分,有,不够多。

    而皇帝陛下宾天就在近年,巫明丽没有时间慢慢下功夫,只能想点旁门左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