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初中生活之八——人生的选择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非常经典台词:“我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很多年以后,我对我的学生们和下属们也说起过阿甘的故事,推荐他们去看这个电影。阿甘的故事也让我经常在思考,不管资质如何,只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基于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别人的利益造成伤害的基础上的,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我们的人生也是非常偶然的,很多人和事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某一个决定一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只要自己选择了某条路,我希望我们能继续坚持走下去,而不去后悔之前的选择,去怨天尤人。现在的90后、00、10后们的生活和我们以前的成长经历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没有经历过缺吃少穿的日子(我们70后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既过过苦日子,也见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卓越成就,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父母两个家庭所有人的宠爱于一身,对我们对待社会、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嗤之以鼻,觉得我们太迂腐,不解风情。正如有看到一个很发人深思的段子“90后辞职的原因是因为领导不听话”。不过经过三年新冠疫情后,90后们变得理性多了。生活就是这样,我们都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生活是美妙的,我们只有用心去发现它,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

    说到人生的选择,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选择题。为人处世,是要所谓的圆滑还是耿直。大家倾向于圆滑,很多当官的,也有一大批人,说话做事很圆滑,说的冠冕堂皇,做起事来什么都沾不上边。我看了一个报道说,一个大学毕业生把他看到的单位的同事们浑水摸鱼的事情报告给了领导,领导批评了他的那些同事,当然他的同事们最后也知道是他告诉领导的,同事们都开始回避他,疏远他,孤立他,他感到很困惑,就去问他的大学老师。老师说我们接受的传统的教育是让你选择独善其身,你做到了,但你又选择在乎世俗的眼光。诚然,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中庸之道,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所以说很多人选择做一个世俗的人,做一个和传统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是完全契合的人,有些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话在现实社会中有失偏颇,群众在关键时候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很容易就向一些权贵低头,向别人抛出来的好处低头,就像现在很多网络小视频,传递的都是一些向金钱、向权贵的不太正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对老实本分干工作的人冠以死板,不知道变通的标签;对投机钻营拍马屁的人称之为聪明,熟知人情世故。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跌倒的人不再有人敢去扶起来,因为聪明人越来越多,傻子越来越少,试问,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还会是原来的礼仪之邦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谨记,如果大家都在夸夸其谈,不去做实事,每天在各自的岗位想着如何取悦上级,如何让自己手中的权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沉浸在我们自己编织的美好的梦之中,每天都在描绘我们未来发展的蓝图,而不是以实际行动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我们要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气魄,创新思维,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初中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基本上都按照原来社会既定的路子在走,在考学改变自己人生这条独木桥上稳步前行。到了后来,我们才逐渐了解了人生其实有很多路,投胎是一个技术活,我们没有投胎到大城市,我们接触的人全是一些基层的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人,当然我们的人生轨迹就会平淡无奇,我们就只能在独木桥上和更多的人拼杀。而有些人,他们会通过自己的人脉和渠道了解一些和独木桥并行的曲线救国政策,在大家还在独木桥上颤颤巍巍的前行时,他们已经乘坐快艇一骑绝尘早就到达人生的彼岸。原来的高考招生政策有加分项目等特殊加分政策,最高可以加20分,后面又有了高水平运动队的政策,考取211/985高校的分数最低只要考到生源地二本线的65%,相当于只要考差不多300分就可以读重点大学的最好的专业,当然如果是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话可以采取校内出题考试直接录取,这给那些有相当社会背景的家长提供了孩子读书的机会,后面实在是有些学生的文化太差,读最好的专业毕不了业,学校才不得不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来给出相应的专业,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之类的容易毕业的专业。各位不用担心他们毕业后的出路问题,因为很多人家里已经规划好了他们今后的人生,读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所学校读书的,家长会提前谋划,把他们送到提前沟通好的单位,开启自己的人生之旅,当然,升职什么的早就设计好了,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就会很快到达家长期望的高度。不过,现在国家对高考乱象进行了清理,取消了很多不合理的加分政策,也完善了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政策,相信我们的高考招生政策会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规范,才能为国家选拔需要选拔的人,才会给所有的考生,特别是寒门考试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

    当然还有很多招生政策是我们小县城的人永远接触和了解不到的。比如说体育类的单独招生政策,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不了解,很多人全身心的提升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但不知道可以通过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书就可以参加体育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出题的文化考试相对比较简单一些,并且占得分数比例要少的多,我们县各个学校的体育考生就知道每天埋头苦练,辛辛苦苦练了很多年,参加体育类招生考试,大多折戟在高考文化考试上。这也是我们那些消息闭塞、了解不到相关考试政策的小县城的悲哀。

    不过,相对于体育考生的悲哀,音乐和美术的考生们就要幸运多了,他们的老师对高考招生政策了解的比较全面,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音乐、美术考生人数较少,需要天赋高的;体育类的考生很多,有些项目需要天赋,但有些项目通过苦练也能达到中上水平)制定了详尽的备考计划,在统考和单独招生考试前,会组织学生去一些单独招生的学校和统考所在学校提前学习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这段时间的学习是全脱产的,会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家长们还是非常支持孩子们参加考前学习班的,毕竟参加了这个培训,和老师们就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也对每年考试的内容和考官们(这些开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考官,或是和考官们相熟的人)的打分风格有所了解,所以说考前学习非常重要,决定着是否能通过统考或单独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过完年后,学习美术和音乐的同学基本上就到外地去参加各个学校组织的考前学习了,等所有的考试结束后才回来集中参加文化课的复习。如果专业考试没有过关,那就没有回来继续复习的必要了,学习音体美的相对来说文化课要比一般的考生差一些(音体美的高考录取分数单独划线),并且耽误了一两个月的文化学习,如果专业没有考过,自己也静不下心来,也没有信心去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达到很高的文化课成绩,所以一般情况下,在音体美三类考试专业课考完后就会分流一批人,专业过关的人继续努力拼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最后冲刺考到比较理想的分数,进入心仪的学校。

    说到艺术考试,我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都是关于音乐考试的。第一个就是1998-2001年我在省城读书的时候,学校食堂吃不饱,并且学校在一个镇的旁边,有很多农村人,他们修了很多房子,家里人人又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租给了提前来参加学习的艺术类的考生们,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会租房子自己做饭。哪个时候,我是我们县在我就读学校的老乡会会长,对我们的老乡们照顾有加,甚至来参加学习的老乡们有什么需求我也会尽力帮助。当时有两个小女生来学习音乐,找我在我们的房东家租了一间房,有时候我们过去看她们,她们也会说一些她们出来学习的事情。老师们带的人很多也很忙,基本上都要靠自己好好练习,而且收费也很高,她们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压力很大,出来也很节约,让我唏嘘不已,什么行业都要付出很多。

    另一个就是我们同寝室一个老乡来省城参加音乐统考,在我们学校对面的师范大学考试,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省开支就在我们寝室和我们那个同学挤着睡。考试总共三天,我们都很好奇他作为一个男生,长的又很一般,反而报考我们都认为是女生占先天优势的音乐专业。等他回来我们就请他介绍考试的情况,他报考的是独唱,美声的,但还是要考乐理知识,舞蹈之类的,反正要考的内容挺多的。他说大多数考生提前都上来参加考前培训学习,但是舞蹈这个考试环节大家都没有怎么练过,虽然只有2.5分的分值,但却是拉开考生差距的部分,有些运气好的会最高得到2.3分,有些运气差的会的零分。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运气好与差之说呢?只要跳的好,就得分高嘛,有什么难的呢?!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下他们考试的流程,这个舞蹈环节因为大家都没有参加老师的培训班,这个过程考试全看老师的心情了,有些长的比较漂亮的女生,一出来老师们会让她多跳一会儿(考试时长为三分钟)后再敲锣结束考试,分数一般都是2分多点;有些长相一般的女生刚出来在准备舞蹈前的造型时就被考官们敲锣结束了,根本就不给展示舞蹈的机会,分数当然也就是0分了,不要看只有区区的两分,在考试中就会拉开很多名次,直接决定了是否能过统考分数线,也决定着一年的努力是否白费,更决定着考生的未来。听他这样说,我们沉默了,他可能已经了解了,看惯了,习惯了,甚至是理解了这种考试的现象,但这种不负责任的考试监考和比赛乱象比比皆是。不久前报道的东部某省举办的“幸福XX”选美比赛中,一名女模特在比赛结束时突然抛出高跟鞋,爆出了所谓的“性丑闻”,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层广泛的讨论,揭示了社会中一些行业的潜规则问题,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反思。但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潜规则是不是处处存在呢?我想,在绝大多数行业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美其名曰是行业特性。在治理行业乱象的过程中,如果国家没有关公刮骨疗毒的勇气,行业的风气就永远不会改变,就形不成风清气正的行业工作氛围,永远都只有理论上的机会。

    田娥的《人生选择》唱出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选择不全是在我们手中,有时候我们也是被动选择——谁能告诉我路在何处,苦苦寻觅谁为你指路?漫漫人生最怕走错路,太多的诱惑难免糊涂,一旦选定就注定拥有。出发了你没有后悔路,艰难险阻要坚持挺住,告诉自己走好每一步,心怀执念走自己的路,辛酸苦辣伴随着孤独,世上没有绝对的赢输,茫茫旅程寻找着归宿,人生没有彩排珍惜拥有,拍拍身上灰尘继续加油,一路走来有喜也有悲,拼搏活着才显自己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