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 推心置腹

    李裕文望着正处于思索之中的赵瑗,心中也在犯着嘀咕。

    “国公爷莫非是受风寒烧坏了脑子,自己干了什么也不记得。向来宽厚温和,现在却有些咄咄逼人。连雅言也不说了,总是说着我啊你的,也不怕被人笑话。”

    赵瑗也正在疑惑着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

    要知道在这深宫之中,对着官家以死跪谏,便是逼宫。

    这样可是犯了天家的大忌,一个不小心便会触怒龙颜。

    按后世的说法,赵瑗行事风格本来就是沉稳有度,不会做出如此轻佻聒噪之事。

    “你说我是为了岳飞才病倒?究竟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赵瑗的这种聊天方式聊得李裕文有些怀疑人生。

    总是不停的反问,并且还总是一连串的反问。

    “这个,奴婢,奴婢不太好说!”

    李裕文有些犹豫的说道,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事情在宫内非常敏感。

    毕竟这样的事情连朝中大臣都不敢议论,更不是他能够置喙的。

    一旦这事从他这个小小的太监口中说出来,传出去那可是小命不保。

    “看来这小子也没那么傻,还是有点分寸。”

    赵瑗望着正犹豫不决的李裕文,不禁腹诽道。

    有分寸感说明还不至于朽木不可雕,赵瑗对着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你在我身边十年,有什么话不能跟我说呢?”

    其实赵瑗心中明白,这宫中是要讲规矩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说什么样的话,一旦僭越了便是天大的罪过。

    好比这涉及到的岳飞之事或许是军国大事,又或者是机密要事。

    这一切从一个小太监口中说出来,要是宣扬出去,恐怕是要人头落地。

    但这一切肯定是要了解清楚的,打感情牌才能把话套出来。

    “官家为了与金人议和,将岳飞下狱。国公爷为岳飞求情被官家拒见,而一直长跪不起,才惹了风寒!”

    李裕文原本就是耿直之人,见赵瑗推心置腹,自然也不再隐瞒。

    他谨慎的望了望门外,轻声细语的靠近说道。

    “完了!开局便是困局!”

    李裕文的一番话说得赵瑗心中拔凉拔凉的,不禁心中暗暗念道。

    刚才对着铜镜还立着誓言,这个消息对于踌躇满志的自己无异于当头一棒。

    岳飞可是这大宋史上排得上第一的战将。

    在这么风雨飘摇的乱局之中,有这么一位安邦护国的柱石确实难得。

    然而赵构不但不懂得珍惜,还要借此为筹码来换议和。

    赵瑗感觉自己这重生的时间点也太不好了,也只能在心中的默默说了一句,卧槽!

    “你是说官家拒见我?”

    赵瑗说完这个话,也觉得自己问这个问题有些犯傻。

    这不明摆的着的事实,自己不过是个养子,身份自然还难以到参与军国大事的份上。

    冒然去找官家为岳飞求情,那不是自讨没趣嘛。

    “官家当时正在与相爷们议事,您这么一跪,让官家有些下不来台,因而龙颜大怒。面上也就不太好看,自然不愿相见。”

    按照常理而言,李裕文必定在一旁陪着,因而才了解这么多的细节。

    对着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赵瑗已经大概清楚。

    此时一个念头模模糊糊的在他脑海中浮现,也坚定了他下一步要做的事。

    自己为岳飞求情的这个举动必定会引起朝堂主战派的好感,自然也会成为他们拥护的目标。

    但同样的也会成为秦桧为首的那帮投降派的眼中钉。

    自己的身份在宫内成为两派之一,在朝堂之上也成为两派之一。

    主战的这个标签,不管自己认或不认,都已经被结结实实的贴在脑门上。

    前世的记忆之中,孝宗皇帝本就是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并且是个坚定的主战派。

    可以说他毕生的愿望都是北上伐金,收复中原。

    “那你觉得岳飞该不该杀?”

    赵瑗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他觉得岳飞被冤屈杀害是后世人的理解,而当时的人怎么想的,或许是不是会有些差异。

    赵瑗说完记起自己孩童之时曾经见过岳飞一面。

    当时岳飞进宫面圣,却在赵构的安排之下见了自己。

    岳飞在看到聪慧过人的赵瑗之后,不由得感叹地说:“中兴基本,其在是乎!”

    转而竟然向赵构提议立赵瑗为储君,以安定民心和军心。

    由此可见自己在这帮将领心中还是颇受认同,或许这帮武将便是自己将来的安身立命之本。

    已然到了这个份上,赵瑗觉得只能求情求到底,誓保岳飞不死。

    “军国大事,奴婢不敢乱说!”

    李裕文毕竟在宫中多年,哪些该问哪些不该问,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自然是心知肚明。

    “让你说就说,啰嗦什么!”

    赵瑗的这番话再次惊到了李裕文,他没有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国公爷竟然也会爆起粗口来。

    或许是这样的爆粗来的更为有效,竟然让李裕文也支支吾吾的说了起来。

    “奴婢觉得,岳鹏举乃是天神下凡,大宋能抵挡金贼的就那么几位,他排头号!杀了他谁来护国。”

    李裕文说这个话之时,内心其实对于岳飞充满了无比的崇敬。

    朝中的许多军国大事,宫中通常都会很快便知晓。

    他在宫中多年,与许多小太监和小宫女都关系密切,自然能够了解许多关于抗金战事的消息。

    岳飞指挥北伐的一路高歌猛进,许许多多催人奋进的诗词,都让这个久居深宫的小太监钦佩之至。

    “你小子,不傻嘛,扮猪吃老虎的吧!往后别那么多顾忌,无人之时放开说便是!”

    赵瑗拍了拍李裕文的肩膀,亲切的说道。

    毕竟在一起那么多年,关系已经不是主仆那么简单。

    不是兄弟却又胜似兄弟,不是亲人却又胜似亲人。

    自己的这一串串的反问,李裕文的回到却是滴水不漏。

    让赵瑗不得不感慨道,这宫中都是在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存之道,而李裕文的生存之道恐怕就是扮猪吃老虎。

    “奴婢不管何为扮猪吃老虎,只知道跟着国公爷!”

    赵瑗亲昵的举动和亲切的话语让李裕文有些受宠若惊,激动地眼泪夺眶而出。

    往日的国公爷虽然温和,却也不会如此这般。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国公爷竟然还能对自己说出这么掏心窝的话。

    他明白此时此地,该是自己表忠心的时候到了。

    “跟着我干嘛?”

    “国公爷干啥奴婢便跟着干啥。”

    “我还要去官家面前求情,保岳飞,你去不去?”

    赵瑗冷不丁的说了这么一句,也算是试探性的看看李裕文的反应。

    “奴婢原本以为要是国公爷有个三长两短的,奴婢也不活了!别说保岳飞,劫岳飞都跟着去!”

    或许是被方才赵瑗的那一番话将气氛烘托起来,李裕文此刻也豁出去,算是表露自己的心迹。

    自己能跟随国公爷那么久,脑袋还能保住,靠的就是装傻和忠心。

    没有这两样法宝,怕是难以在这深宫之中生存。

    但现在显然不能够再装傻下去,而是要表明心迹。

    “搞的这么暧昧,两个大老爷们。哦,忘记了你只是半个!”

    对于李裕文的这个态度,赵瑗非常满意的再次拍了拍他的肩膀。

    自己要争这个皇位,那么先从拉拢他开始吧!

    “不,不是吧!国公爷您方才说啥?真的还要去求情,保岳飞?”

    李裕文此刻才将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缓过神的他紧接着被吓出一声冷汗。

    这一病过后,国公爷胆子怎么变大了,完全不是先前那般模样。

    在他的印象之中,国公爷对待官家和众娘娘都是极为孝敬。

    从来都是轻言慢语,更加不会忤逆。

    而为了替岳飞求情,做出跪在选德殿逼宫的情形,着实让朝堂和宫内拥护他的人目瞪口呆。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向来温顺的建国公,竟然也能如此有血性。

    “你自己也说了,岳飞能护国。把岳飞杀了谁来护国,国都亡了还要咱们干啥?”

    与李裕文的这一番对话,更加坚定了赵瑗保下岳飞的决心。

    不单单是岳飞能够护国安邦,更为深层次的是自己身后有岳飞,那么整个武将集团将来则必定对自己唯命是从。

    届时不要是争个储君之位,一统四海都定然不在话下。

    “不,不是,奴婢,奴婢是担,担忧恐怕国公爷没什么机会了!”

    李裕文有些犹犹豫豫的说着,一看便是什么犯忌讳的话,让他不太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