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九章 跃跃欲试

    元日,是大宋对于新年的雅称,这个词代表着一年之首,是新旧两年交替、辞旧迎新的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对未来一年的期许。

    街头巷尾弥漫着喜庆的氛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整个临安城。人们在门前贴上了对联,上面写着吉祥如意的话语,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孩子们穿梭在街头巷尾,嬉戏玩耍,手中拿着糖人儿等小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人们则忙着置办年货、打扫房屋、准备年饭。

    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着美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元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它代表着人们对过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希望。

    元日这天,大宋皇宫内必定会要举行正旦大朝会。

    这是一年中最为盛大的庆典,也是君臣们共同庆祝新年的时刻。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皇宫内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宫女们穿梭于宫廷之间,铺设地毯,摆放宴席。

    而太监们则忙着张灯结彩,将皇宫装点得格外喜庆。

    随着时辰的推移,皇宫内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大臣们身着华丽的官服,鱼贯而入,步入大庆殿。

    他们面容严肃,却难掩心中的喜悦。

    因为今天,君臣一同庆祝新年的到来,也是一年中最为荣耀的时刻。

    大庆殿,大宋皇宫大内之中最为宏伟壮丽的宫殿,往往只有大朝会才会在此举行。

    赵构一身衮服端坐在大殿龙椅之上,满面笑容地注视着臣子们,殿内四角则各有一名武士镇殿。

    皇室宗亲身着盛装,在大宗正和吴贵妃的带领之下,在殿前各自依席而坐。

    百官皆冠冕朝服则在秦桧的带领之下,各自肃立在殿堂之下。

    内侍张去为缓缓走到殿台之上,手捧圣旨念到:“制曰:履兹新庆,与卿等同。”

    这一声圣旨一下,相当于整个正旦大朝会便拉开帷幕。

    “大宋万年!陛下万年!”

    “大宋万年!陛下万年!”

    “大宋万年!陛下万年!”

    皇室宗亲和百官依大宋旧制对官家行拜,并三呼万年。

    一时间整个大庆殿内一片祥和之感,整个朝堂君臣其乐融融。

    正旦大朝会正式开始,臣子们山呼海啸般的向官家叩拜,献上贺词。

    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着对官家的祝福和对大宋的期望。

    赵构微笑着倾听着臣子们的贺词,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一通致辞和贺词不过是用华丽优美的祝福掩盖了眼下大宋的千疮百孔而已,忘记那些忧伤只能是靡靡之音。

    宫廷乐师们奏响了欢快的乐曲,舞女们身着华丽的服装,翩翩起舞。

    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人,如同仙女下凡。

    赵构和秦党众人望着这一派歌舞升平,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不禁陶醉其中。

    元日举行的正旦大朝会在一年之中最为重要,乃是皇帝确认治国的重要仪式之一,意义非同一般。

    虽然眼下时局艰难,且南渡之后国力羸弱,但对于赵构而言这正旦大朝会自然是必不可少。

    只不过这样的大朝会不再商议国事,而是将皇亲宗室和文武大臣们齐聚一起,共享新年。

    翰林院学士们则会作诗,为皇亲宗室庆祝佳节。

    “今日乃是元日,自当是普天同庆。在这大庆殿举行正旦大朝会,诸卿可畅所欲言,无所禁忌!”

    赵构此时也是展现出难得的笑容,望着大殿之内的宗亲和百官,眉头舒展的说道。

    “臣翰林院大学士林信厚为贺正旦之喜,特作诗一首,以慰新春!”

    每当大型节日之时,翰林学士们必定要以节日为题,献诗几首。

    这样题材的诗有专门的名字叫“宫廷帖子词”,又称“帖子词”。

    每当节日到来前一段时间,翰林院学士们便会早早准备。

    张去为见状,在一旁扯着鸭公嗓喊道:“念!”

    “此诗题为《夫人合春帖》,献与后宫诸位娘娘!”

    “晓漏催银烛,新春趁贺朝。御香烟馥郁,宫佩影飘摇。”

    翰林院大学士林信厚一字一句的缓缓的念着,似乎想要把这诗文之中的意境全部都给渲染出来。

    “好!”

    刚一念完,便引来朝堂之中阵阵喝彩声。

    秦桧此时却转动着贼眼珠子,似乎在酝酿什么阴谋似的。

    原本他顺着官家的意图,希望能够将岳飞一举诛杀,从而使得朝廷向金人乞和。

    这样一来,他便可借助金人的势力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

    结果事与愿违,这个如意算盘竟然被赵瑗这个少年郎给轻易破解,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然而赵瑗毕竟是皇子,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总想着借个机会杀杀对方的威风,从而使得让其在官家心中颜面扫地。

    “何不借着这个机会,狠狠的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秦桧想来想去倒是心生一计,对于自己支持这一方皇子赵璩的文采,他是非常了解。

    秦桧便是想法利用这个机会,让两位皇子也赋诗一首比拼一番,使得赵璩能够狠狠的踩一踩赵瑗。

    从而当着大朝会那么多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的面,让赵瑗颜面扫地。

    一想到这里,他朝参知政事王次翁的耳边轻声细语的耳语一阵,王次翁随之频频点头以示知晓。

    “启奏陛下,今日乃是辞旧迎新之元日。臣恳请两位皇子为这正旦赋诗贺喜,顺便检验皇子学业如何。”

    王次翁出列恭恭敬敬的对着赵构奏道,往往在大朝会的正式场合,臣子只会称呼正式称谓陛下,而不会用官家这个俗称。

    在正旦日的大朝会,让皇子赋诗助兴,原本就是惯例,因而王次翁这个请求也算是合情合理。

    只不过韩世忠在一旁则心中一凛,暗道看样子国公爷今日会要吃瘪。

    赵璩的文采不但在宫中非常出名,就连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是久闻其名。

    秦党利用这个机会来打压赵瑗,韩世忠也只能暗暗的为国公爷捏一把汗。

    赵构坐在龙椅之上,却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眼下两个皇子,性格和胸襟都各不相同,让他很是为难。

    赵瑗沉稳练达,且很有进取之心,朝中主战派在暗中鼎力扶持。

    赵璩张扬外向,较为四平八稳,背靠着吴贵妃和秦桧这两棵大树。

    对于他而言,大宋将来到底是进取好和退守好,谁都不知道。

    但从赵瑗逼宫求情和借太祖托梦这般谋划而言,赵构显然觉得其担当将来君王大任会更为合适一些。

    从内心而言,他也更喜欢赵瑗。

    “也好,让瑗儿和璩儿各自准备,至于题目则不限。当年有曹子建七步成诗,看看今日皇儿们能够几步成诗。那么谁先来?”

    见到王次翁提出的斗诗,赵构心想着也算是趁此机会了解一下两位皇子的诗赋课业如何。

    “儿臣先来,还请瑗哥让着点皇弟!”

    赵璩一听到要斗诗,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跃跃欲试一番。

    对于自己的诗赋,他自认为至少高出赵瑗两头。

    因此也是极为想要当着朝堂众人的面展示一下,顺便出出风头从而将赵瑗踩下去。

    “既然璩弟有此雅兴,那便让汝先来吧!”

    赵瑗不疾不徐的说道,言语之中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慌乱,反而显得愈发的从容有度。

    赵璩缓缓的来到殿堂中央,一边缓慢的迈着步子,一边思索沉吟着。

    整个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赵璩的身上,此刻的他俨然是焦点中的焦点。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赵璩轻缓的步伐声,众人都屏住呼吸,焦急的等待着成诗的那一刻。

    “賸借红尘一日闲,有劳妙语彻幽关。岂知隐几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有意清风怜我在,无心孤月伴君还。三茅若问今消息,为报逍遥天地间。”

    只见赵璩一字一句的慢慢将诗句吟诵而出,节奏和韵律掌控得非常巧妙,让众人似乎非常的享受。

    “妙,妙,妙!”

    秦桧首先站了出来挥着手大声的赞叹道。

    他这几声妙,惹得众人自然也是随声附和着,都是拍手称赞道。

    赵璩见自己的诗句得到如此赞美,不由得余光瞟向赵瑗,眼神之中的充斥着傲慢和挑衅。

    “臣以为,崇国公此诗虽然立意有些忧郁,似乎再为读书之事而有些许苦恼,却难掩其清新隽永之感!”

    秦桧毕竟是进士出身,且又身居高位,他的赏析在这朝堂之中自然无人敢反驳。

    况且殿内许多文臣大多都是进士出身,个个都对于诗句表达了认可的神情。

    并且他巧妙的将这样的忧郁理解为赵璩为了读书而苦恼,从而转个弯的夸赵璩刻苦读书的决心。

    “璩儿能如此短时间作出此诗,也算是十分难得,朕亦觉得乃是上佳之作。”

    赵构从赵璩的诗句当中透着的一丝忧郁也能体会到皇子的不易。

    或许对方正是借助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皇位的争夺本来就是残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自己当年又何尝不是从生死之中得到的这来之不易的帝位。

    “儿臣谢陛下谬赞,所作诗句不过是胡编乱造,做不得数!”

    赵璩见官家都如此称赞,心中不禁乐开了花,然而嘴上还是不忘装出一副谦虚的模样。

    说完再次向赵瑗投去了鄙视的眼神,完全一副以胜利者自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