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第一次下井

    扇子沟煤矿位于竹山镇。

    竹山镇,因辖区内有一座竹山而闻名。

    竹山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竹山遍地都是翠竹,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海拔1500米,是一个避暑胜地。

    夏天,很多外地人,也会来竹山避暑。

    煤矿一般都建在山沟沟里,扇子沟煤矿建在竹山半山腰上。

    扇子沟煤矿是小煤矿,核定年产量为两万吨。

    矿上的配套设施也很陈旧,矿场上的房子也破破烂烂的。

    驾驶员老周一路颠簸,一早就从煤炭局出发,把姚长国和江奕送到这家煤矿。

    今天,姚长国要带着江奕下井检查安全。

    竹山镇煤管站站长彭先华和工作人员小汪,已经先一步就到了。

    县煤炭局到乡镇煤矿检查安全,一般也会通知煤矿所在地的乡镇派人到场。因为大家身上都承担了安全监管责任。

    今天,江奕是第一次到煤矿下井,心里有些忐忑。

    没有经过任何煤矿专业培训就上岗了。那些年,就那样,边干边学。

    虽然,以前在昌龙集团工作时,昌龙集团下面也有一个煤矿。

    但是,那时他在集团办公室干秘书工作,也没有机会去煤矿下井。

    人员到齐后,姚长国先看了煤矿的采掘平面图,然后开始安排工作。

    “今天我们四人分成两个组,一个组由我带着小汪,检查井下南翼采掘作业面;另一个组由彭站长带着江奕,检查井下北翼采掘作业面。”

    然后,四个人去换衣间,换下井的工作服。

    江奕走进换衣间,看到一片凌乱,随手抓起一套工作服。

    因为江奕个子大,那身工作服显得小了,穿在身上有点滑稽。

    换好衣服,江奕拿了一个安全帽戴上。

    四人又来到矿灯房,每人领取了一盏矿灯,用绳子把矿灯的电瓶绑在腰间,灯头别在安全帽上。

    做好这些事,一群人就朝煤矿入井口走去。

    姚长国和彭先华两人肩上,还各自扛了一个设备。

    那个设备除了有一个主体结构外,上面有一个吸气球和一根橡胶管。

    江奕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带到井下去能起什么作用?

    “姚科长,你和彭站长肩上扛这个是什么啊?”江奕想,咱不懂就问,不丢人。

    “这是光学瓦检仪,用于检测井下的瓦斯浓度。”姚长国知道江奕现在啥也不懂,就有点不耐烦地说。

    “你要尽快熟悉使用,以后就该你扛着了。”

    “好的!”江奕答道。

    扇子沟煤矿井下为主平硐500米,接300米斜井,分南北两翼,布置采掘工作面。

    昌龙县虽然煤资源丰富,但属极薄煤层,煤矿规模较小。

    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方小煤矿大多如此。

    刚走进到井口,江奕发现巷道很矮,高度不到一米五。

    看到姚长国他们三人都开始躬着身子,低着头,往井口里面行进。

    江奕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但江奕个子高,这样走着更吃力。

    井下一片漆黑,只有用矿灯照明来指引前进的方向。

    江奕走在最后,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背面的几个人行进着。

    走完主大巷,江奕已经汗流浃背了。

    看到姚长国他们三人,却气定神闲的,一点事没有。

    “这就受不了啊?这个还是主大巷,待会还有更难受的。”姚长国对江奕有些担心。

    接下来就是一个300米的斜井,姚长国、彭先华、小汪依次走在前面,江奕在最后面跟着。

    江奕一个人跟不上,拖在了后面。

    前面三个人在井底车场等了一阵子,江奕才狼狈不堪地走下来。

    “我们现在两个组就要分开走了。”姚长国说着,就带着小汪朝南翼运输巷走去。

    “跟我来吧!”彭先华对气喘吁吁的江奕说道。

    随后,彭先华带着江奕朝着与姚长国相反方向的北翼运输巷行进。

    江奕发现,运输巷变得更窄更矮,比在主大巷行进更艰难。

    江奕把身子躬得更厉害,跟着彭先华,咬着牙走着。

    运输巷的一侧大约每隔二十米,就有一个溜煤眼,溜煤眼上方就是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的煤就是通过一个个的溜煤眼,溜到矿车装满后,经过运输巷、提升斜井、主平硐运出矿井。

    江奕看到,每走过一段距离,彭先华就要把跨在肩上的光学瓦检仪,取下来操作一下。

    只见彭先华把橡胶管举起来,伸到巷道顶部,然后慢慢握压吸气球几次,然后,彭先华一只眼睛贴到仪器上观察,还一边操作仪器上的按钮。

    江奕想,彭先华应该是在观察读数。

    "彭站长,你是在检查瓦斯吗?"江奕问道。

    “对呀!到井下,每到一个地点,都要检测瓦斯浓度。”

    “瓦斯浓度高低,对安全有什么影响?”江奕继续问。

    “这个要根据井下各个地点的情况而定。”彭先华见江奕啥也不懂,继续说道。

    “但是,一般来说,只要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也可以说瓦斯浓度1%是煤矿的一个红线。”

    “嗯,知道了。”江奕似懂非懂地说,然后又问。

    “那刚才,彭站长检测瓦斯,情况怎么样?”

    “瓦斯不高,都在0.5%以下,可能是因为在运输大巷的原因。一般来说,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会高一点。”彭先华说道。

    昨天,江奕倒是看了一遍《煤矿安全规程》,对瓦斯浓度的规定,模模糊糊记得一点,但根本是一头雾水。

    说着,江奕跟着彭先华到了南翼运输巷的尽头,也就是到了南翼的掘进工作面。

    彭先华用手拦住了江奕。

    “这是井下的一个重点检查部位,一定要认真检查。”彭先华对江奕说。

    “主要检查哪些内容呢?”江奕问道。

    “重点是检查瓦斯是否超限,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以及顶板的支护情况。”彭先华耐心地说道。

    一路上,彭先华对江奕有问必答,江奕心里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