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六章 那些大山

    最后白侧妃拼命地生下来一个儿子,身体健壮,正是蜀王长子。蜀王自觉腰杆硬了,有底气了,走路都带着风。

    皇后娘娘更是十分高兴,在内务司给的四个乳母之上,又派了四个乳母去照顾皇孙。

    洗三日,其他王妃各有祝贺,不及满月、周岁时的盛大,倒也齐全。

    巫明丽派珍珠嬷嬷致贺,珍珠嬷嬷回来了一说,果不其然,和上辈子一样,孩子被王妃抱走放在上房抚养,现由乳母照顾。

    很显然蜀王妃和白侧妃都非常、非常、非常不高兴,但是不高兴中稍微带一点矛盾。

    蜀王妃高兴是抢走了白侧妃的儿子,不高兴是因为她将来生的儿子排行不是第一。

    白侧妃的心情更简单,生了儿子高兴,不能自己养所以不高兴,由王妃抚养的儿子身份稍微高一点儿所以高兴,王妃还不一定怎么养孩子呢所以不高兴……

    巫明丽心里默默为那个小皇孙点了支蜡烛,没有意外的话,那个孩子,会像她上辈子的傻囗儿子一样,被养成一个废物白眼狼。

    珍珠嬷嬷瞅着巫明丽的脸色,小心哄她:“还是娘娘好,舍得让孩子跟着几位侧室娘娘。”

    “别人心里不定怎么想,说不定觉得是我不容人,不肯让别人的孩子记在我名下。其实我真的只是不想拆散她们亲母子。珍珠,你看,那王府多小啊,就算孩子跟着生母,我也能时时看见她们……”

    巫明丽略微停顿一下,她想起自己上辈子被接连夺走四个孩子,在孩子满十二岁前,巫明丽甚至没有和他们单独相处过。四个孩子,两个死了,两个活成了那样,那时候她的心还没有被锻成钢做的铁铸的,痛得像是被生挖出去碾成肉泥一样。

    “叩叩”,两声敲门打断了她的思绪。

    徐嬷嬷走进来,珍珠嬷嬷已禀告了所有事情,退下去,徐嬷嬷坐到巫明丽下手边,用一种极为轻柔的声音说道:“东三所那边儿的南所,住着叫碧兰的姑娘,本是每月头里这几天癸水,极准。但是她上个月和这几天都没领月事带,南所的丫头特特来说,近来天短,碧兰白天黑夜的睡不够。我想应该是有了。”

    这个碧兰是巫明丽从西屋的宫女里提拔上来的,鲜亮得紧。

    巫明丽怔了怔,道:“先好生安置,单独派个丫鬟伺候她。下午请御医来诊脉,果真是呢,就告诉娘娘,咱们家的子嗣,可比殿下的两位嫡亲兄长的子嗣,繁盛多了,娘娘见了自然高兴。”

    徐嬷嬷一番欲言又止,期期艾艾,巫明丽反笑道:“妈妈,您当我以前说的都是自我安慰的话吗?我才刚发愣,只是因为,碧兰才十七,到底年纪小,自己身体都没长全,就要当母亲了。母体消耗,不知多少倍也。这却是我的错,不该心急,叫那么小的姑娘侍寝。以后还是安排那些满了十九二十的女孩子才好。”

    徐嬷嬷道:“就怕底下人不领情。”

    巫明丽说:“她们领不领,什么要紧?这是我家,我做说了就算,不服憋着。这样吧,以后不满十八岁的女孩子,都先送到我的上房去,跟我读两年书,知道个上下的道理,再安排侍寝。她们十七岁的姑娘,都还是二月里的花骨朵呢。”

    徐嬷嬷领了差事去安排,下午先找的御医来瞧碧兰,几个御医围着转了一圈,说是日子太浅,不是很真切,得再等等,可能也许大约有了,总之就是不能给个准话。

    巫明丽都要被他们怕担责的样子气笑了。她没急着给皇后报喜,而是先按选侍的待遇把碧兰单拎出去搞了两间房子住着,让秀莲搬出来,搬到了上房。

    秀莲是后院那么多女子中年纪最小的,比碧兰还要小一点。

    巫明丽让她每天跟着福喜读书,不必当差,写得几页大字,陪着说话就行。

    秀莲起初是以为主母看她不顺眼要敲打她,不然怎么就单挑她一个出来?后来发现是真的就干陪着。她起先还想端茶递水的,伺候的人,比如齐敏、羽萝等,抢一步就上来拦住:“使不得,姑娘好生坐着罢。”

    巫明丽听见了看过来,也说:“叫你坐就坐,咱们家再穷也没有叫姨娘伺候人的。”

    秀莲性子偏弱,属于针扎一下戳不出个哎哟的,惴惴不安跟了小半月,渐渐的活泼大胆起来。

    秀莲私底下问:“娘娘叫我来究竟做什么呢?”

    巫明丽一边逗廊下的鹦鹉,一边回道:“异珍苑的猴子还有个猴山取乐,咱们是人,找点乐子,有何不可?”

    秀莲也不知道,究竟自己是猴子的乐子,还是巫明丽的猴子。

    不过她渐渐地适应了上房的日子,每天除了吃吃喝喝之外,不是读书,就是做点女红针黹,再不然抹牌下棋,陪花枝儿等人聊天,倒比当姑娘的时候还自在。

    花枝儿晚上常睡不好,起夜多,秀莲竟自发地照顾她起居,每有被吵醒,花枝儿觉得过意不去,秀莲则无所谓,她每天早上起床问安了,就没什么固定的事要做,白天午休时间那么长,晚上吵不吵的,可如何呢?她反而愿意轻轻趴在花枝儿肚子上,听孩子的动静,被花枝儿轻轻拍着头再次睡去。

    三月初的一天,巫明丽派薛芹和珍珠嬷嬷送走了于青,薛芹复命时,顺便给了第二份信王府门客、幕僚的名单。

    这一次比起上次王喜哥他们列的,可要扎实得多了。

    薛芹精挑细选了二十来个人,加上巫明丽托付他去查的,总有三十多个名字。他自己挑选的那些人,都是他经手过的牙行的牙子们或夸奖过,或怒骂过的人物,再由他认真核对人品后沉淀下来的名单。

    名单前几页是巫明丽要的,中间是他挑选的人里信王可能认识的几个,最后则是可能不认识的,其中有世家大族的孩子,也有外面商户的孩子,有官宦人家的儿媳和女儿,甚至还有一个民间的女班主,名叫沈玉英。年纪小的十五六,年纪大的三十五六。

    巫明丽一个一个和徐嬷嬷、清芳、齐敏等人核对,大多数人她们都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底细。

    巫明丽于是让徐嬷嬷安排着,有外命妇入宫的机会,就和她们聊一聊,看看能不能听到些风声。

    其中这个“沈玉英”,巫明丽听说过,她在心里划拉了一下,这姑娘和沈捷旋倒是一个路数的,都是当红的台柱子,退下之后自谋出路。

    沈玉英今年三十二,从小在江湖里摸爬滚打的,浑身是油,滑不丢手,样样不拔尖,但就是把“响玉班”干得红红火火。

    这样的人才,有自己的产业,又不甘心为奴,本不会出现在薛芹的名单上,既然出现了,就说明薛芹已经看出来沈玉英将来会引火烧身。

    巫明丽问了薛芹两句,薛芹并没有十分准,他只是单纯地判断说,“一个女人,身怀斗金之业,夸耀于世,却无坚实的靠山,只靠着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终究是块肥肉,要落在别人碗里”。

    巫明丽于是又高看薛芹一眼,他的眼光很长远。沈玉英未来会卷入一场“私通案”。

    一个牙行的牙子诬告沈玉英在各个大户人家里唱戏演出时,蓄意为男女青年及寡妇等撮合拉纤,最后被京兆尹以“伤风败俗妨碍风化”为名,强制婚配给一个牙行的牙子,她的偌大家业,也便宜那个牙子。

    案子了结后不到半年,沈玉英病逝,牙子摇身一变成了京畿知名的秦楼楚馆的主家,他打着“响玉班”的名号,在各地欺骗无知的父母,以“教导学一门本事”为由,拐走了他们的孩子,蓄养雏妓,逼良为娼。

    巫明丽十分不齿此人,更不齿那个京兆尹。而这一切的开始,只是沈玉英经营有方,干了一番事业,于是便招来了流言蜚语乃至阴谋算计。

    巫明丽让薛芹如果听见什么动静,及时向王府送个消息。如果应对得法,应该是能收下一个能干的班主,顺便把沈捷旋也安置好了。